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创新“接触”——“2010英国四大名校留学人员上海职业见面会”见闻

2010年11月18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图/本刊记者  王文乐
  小崔今年毕业,作为帝国理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现在的他正在忙于找工作。9月8日,刚刚参加完6日在香港举行的人才招聘会的他赶到上海,参加一场名为“2010英国四大名校留学人员上海职业见面会”(以下简称“见面会”)的人才招聘活动。
  “见面会由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英国伦敦联络处联合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4所高校共同举办,组织4所高校的中国留学人员与上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留学人员创业园及在沪跨国公司等用人单位进行人才交流和对接。
  “参会的留学人员的专业主要涉及经济、金融、数学、工程学、材料学、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商管理等多个领域。
  “我们搭建这个平台,目的是促进用人单位与留学人员的广泛交流,为上海市引进更多的人才。”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黄渭茂说。
  记者看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1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15家跨国公司在会场上早已做好了迎接名校学生的准备。
    

招聘手册。


人才招聘的第三种方式
  通过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英国伦敦联络处的牵线搭桥,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共同举办了这次见面会,这是上海继去年以来第二次举办英国4大名校留学人员上海职业见面会。
  “这4所高校在世界高校排名中都在前100以内,以前是我们到学校去招人,现在是他们主动送人才上门。由留学生自己出国际旅费,校方带队到上海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这是继网络招聘、海外招聘后的第三种人才招聘方式。”黄渭茂说。
  据了解,所谓网络招聘是指以网络为载体,国内的用人单位与身处国外的求职者通过网络视频或者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国内起步较早的是“神州学人海外高层次人才网络招聘”活动。所谓海外招聘,是指由用人单位走出国门在国外组织现场招聘会。2008年底,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及20余家金融机构在伦敦、芝加哥、纽约举办了3场“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招聘会”,场面火爆,共收到2176份海外金融人才简历。
  “今天这种人才招聘方式,我们既见到了名校的学生,也为我们提供了同校方接触和建立联系的机会。”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组织人事部刘先生说,与出国到海外招聘针对的是具有相当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相比,这次见面会主要是应届毕业生。
  “随着国际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这4所学校作为培养者也在积极地为学生寻找用人单位,上海以其吸引海外人才方面的优势,与4所高校合作,为培养者和用人者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黄渭茂说。
  “帝国理工学院每年举办许多招聘活动推荐他们的学生,这次能在上海举办,我既能参加招聘活动又能回家,一举两得。”小崔高兴地说。
  


现场
  9月8日下午2点,见面会会场外已经挤满了前来应聘的留学人员。2点10分,见面会开始。
  大门一打开,4所学校的校方人员招呼学生领取自己的标识牌。记者看到,在会场口的大桌子上贴满了用英文写着姓名和学校的纸条。每一位进来的应聘者都被校方工作人员热情地引导着寻找自己的标识牌。找到后或贴在胸前,或贴在臂膀上,然后去记录台登记、进场……很快,原本空荡荡的大厅开始人头攒动。
  小崔把自己的帝国理工学院的标识牌贴在了胸口上,手里还拿着一本白色的小册子——《招聘岗位目录》,“这是我刚才登记时领的。”小崔说。
  “这是我们为了方便应聘人员印制的,我们还为招聘方印制了一本手册。这些不是印刷厂印的,而是打印出来加工的,成本很高,但这可以使我们的人才服务更加人性化。”活动组织者说。
  记者翻阅了这两种手册,在《招聘岗位目录》中提供了招聘岗位及数量、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信息。“通过这本小册子,我们一方面给应聘者提供方便,一方面给应聘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根据需要同用人单位进一步联系和沟通。”组织者说。
  记者很快体验到了组织者精心组织带来的好处。
  会场里人很多,记者打算采访一位博士,可是标识牌上并没有标明学历,记者连续采访了若干人,除了2名本科生外,其他都是硕士。于是记者来到会场登记台,从参会登记表中查到朱小姐是剑桥大学的博士。通过标识牌,很快找到了朱博士,并和她攀谈起来。
  朱博士的专业是电子工程,今年博士毕业,趁着回国休假的机会参加了这次见面会,“是否马上回国我还没有定,但我更倾向于到高校工作。”朱博士说。
  


优势和热门
  在会场上,记者听到招聘者与应聘者更多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从开始到结束,流畅的英语在两个黄色面孔之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障碍。
  “我是本硕连读,在英国待了6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工程硕士陈宽说。“我在英国待了5年。”小崔说。“我在英国待了4年。”……      
  记者接触的几位硕士都在英国待了4年以上。
  “我们单位对他们这种语言优势和国际视野比较看重,因为单位的很多业务需要人才懂得如何同外方进行正确的沟通和交流。”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吴志国告诉记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会场的应聘者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个展位前都是“人才济济”,有些展位前排起了长龙,有些展位却少有人问津。记者观察,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法国巴黎银行、交通银行等几个展位前始终排满了应聘者。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林盛奉说:“我学的是运筹学,对银行和咨询类公司比较感兴趣,刚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沟通。”
  记者在采访林盛奉的时候,有两位女生过来和他打招呼。“他们俩是我同学,这里的很多人我们都认识,一起参加过不少招聘会。”林盛奉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简称是LSE,记者在会场见到最多的就是贴着LSE标识牌的应聘者。记者从会务组了解到,这次见面会金融和管理类专业的应聘者达到了47%。
  “我们需求的人才偏理工方面,这4所学校的学生中只有帝国理工学院的比较合适。虽然我们收到的简历不是很多,但是质量很高。”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潘春晓说。
  根据国内某网站针对500名在沪海归人员的调查显示,金融类外企仍是海归就业的首选,83%的海归希望能进入外企,37%的海归欲进入金融/银行类行业。
  小崔的目标是外企,“我比较看重他们的待遇和对员工的培训。”
  


重在交流和沟通
  “你有什么收获?”记者询问一名贴着剑桥大学标识牌的女生。“目前还没有,我是来看看,对就业前景进行了解。”原来,这位女生本科刚毕业,即将去剑桥大学读金融专业的硕士。
  许多参会的学生更重视见面会提供的与用人单位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他们在给自己中意的职位递上一份自己简历的同时,抓住机会同用人单位交流。
  “和他们交流,尽可能多地从企业获取相关的应聘需求,能使我找工作时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成功率。”一位应聘人员告诉记者。
  “如果你们公司决定约我面试,而我还在国外怎么办呢?”“如果我在贵公司工作,有没有机会在不同的职位上轮换?”两位牛津大学的应聘者连续向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发问。
  “你刚毕业,简历要想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要有用人单位给自己加分的方面。工作经验就是加分的点,尤其是在用人单位的竞争对手中工作过,或者在用人单位的下游公司工作过……”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招聘人员对一位应聘者说,旁边簇拥着一群认真的听众。
  应聘者激情,招聘者热情。短短一下午,部分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已经成为了会场里的“明星”。
  
雏鹰归巢
  记者从会后统计的数据了解到,共有350名留学人员参加了此次见面会,其中牛津大学66人,剑桥大学32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59人,帝国理工学院93人。“参会的留学人员当中大部分都是‘80后’,还有一小部分‘90后’,年龄最大的不过是1980年出生的。”活动组织者告诉记者。
  “这4所学校的毕业生在国际人才市场上很有竞争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见面会’发现并跟踪其中的优秀人才,并最终实现将他们吸引到上海来就业与创业。这也是我们‘雏鹰归巢计划’的一部分。”黄渭茂说,上海市将通过各种形式每年选拔跟踪100名优秀海外留学生和跨国企业中的高级人才。
  记者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了解到,截止2010年7月底,来上海工作、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达8.5万余人。“上海市对海归人才的就业与创业实现了‘零障碍’,拥有非常适合海外人才发展的软环境,人才集聚效应已经凸显。”黄渭茂说。
  “去年9月份,我们也到这里来了,现在帝国理工学院的2名学生已经在公司上班了。”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蒋明繁说,这次他们又物色到了几位比较满意的人才。“他们都是帝国理工的硕士,我们已经达成了意向。”
  见面会结束前,小崔对记者说,他还要继续参加这类人才交流招聘活动。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