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荣幸能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这是祖国对我在国外努力学习、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现在,我们国家为了建设一个更为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大量环境和能源领域的优秀人才!我真心希望能将自己在国外的所学、所见、所感转化为具体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祖国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王强 王强,2008年获奖者,留学韩国。 1981年出生,200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士,同年免试保送研究生,2005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曾多次获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人民奖学金、光华奖学金等。并于2003年和2005年两次获得优秀毕业生及优秀毕业论文奖。2005年至今,在韩国浦项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主要从事环境能源催化方面的研究;已在环境催化领域的权威杂志Applied Catalysis A and B、Topics in catalysis等学术期刊发表了文章8篇,申请韩国专利1项,并多次去美国、比利时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
安静地飞翔,感恩着收获——这是我在留学生涯中渐渐树立的人生态度。 出国留学是我人生一大转折。2005年10月,我来到英国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原本医学专业的我,忽然转行学习膜蛋白生物学,其学科跨度之大,环境变化之大,给刚刚出国留学,意气风发的我着实泼了一盆冷水。在入学4个月的一次院系的考核中,我的评委认为我专业知识背景不够强,给了我很低的分数,让我非常沮丧。在这样的困境之中,我很感谢导师江林华博士和朋友们的帮助和鼓励,让我渐渐走出沮丧灰心。 从此,我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到晚上10点多钟,希望以高强度的工作弥补专业知识差距。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仅能看懂专业文献,而且能提出新的看法,能和同事在研讨会上辩论。再后来,我的课题进展不错,一个个的好结果产生出来,发表在不错的期刊上。而这一切的转变,都是在3年之中发生的。面对这一切的收获,我只能感恩。不仅感恩他人的帮助,而且感恩生活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跨越困难的鸿沟。 2009年3月,已经在阿斯利康瑞典研发中心工作的我收到通知,被告知获得“2008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让我惊喜交加。这个奖励,不仅是对我3年多努力勤奋的肯定,而且,让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学子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温暖和关怀。这些年来,中国国力的飞速提升,既让我们海外学子增强了民族荣誉感,也促进了我们努力奋发向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异国他乡,在我们祖国的驻外使馆教育处,领到用中文写的获奖证书,这是我值得记忆终身的荣誉。我让朋友用相机记录这一刻,永远收藏。 ——夏蓉 夏蓉,2008年获奖者,留学英国。 1978年生,2001年获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学士,2004年获同济大学肿瘤学硕士,2005~2009年在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2月起在阿斯利康瑞典研发中心工作。博士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留学期间曾获2005~2008年英国政府海外留学生奖学金(ORSAS)、利兹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利兹大学Tetley奖学金,以及第52届世界生物物理学年会国际参会者奖。
有幸获得祖国对海外留学生的最高嘉奖,我十分欣喜,百般感激。同时,我也深感到自己肩上的千钧重担。欣喜的是,尽管自己取得的成果离期望中理想的成绩还有一段距离,但也得到了祖国的肯定与认可。感激的是,祖国一如既往、无微不至地关怀海外学子。除了肯定与关怀,这份荣誉里面还饱含了祖国对我们投身国家发展事业的厚望。 留学期间,我始终得到亲人、朋友、导师们无私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深表感谢。作为我们每一位获奖者,在接过这份荣誉的同时也应承担起报效祖国的重担。我们当以获奖为动力,在新的起点上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励志图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祖国作出最大的贡献。 ——贺敏学 贺敏学,2008年获奖者,留学加拿大和美国。 1980年出生,2002年毕业于河海大学,之后就职于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期间参与三峡工程等项目。2003年赴加拿大留学,于2005年取得卡尔加里大学硕士学位。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任助教和助研。 研究课题包括水文、水力、水质、积雪模型开发优化,数据同化技术和遥测卫星资料在气候变化、水资源评估及水文预报等领域的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先后获得卡尔加里大学研究生院理事会奖学金、加拿大海洋离岸力学和极地工程奖学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奖学金、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年度最佳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of the Year)、美国国家气象局(NWS)奖学金等荣誉。 留学期间一直热心参与学生社团活动,2007~2008年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组织参与学生活动100多次,其中影响面广意义重大的活动近10次包括迎奥运系列活动、汶川地震赈灾系列活动等。多次接受美联社、《洛杉矶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专访和报道。
能够在博士毕业前夕,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无疑是自己过去几年留学经历中一件最令人兴奋与欣慰的事情。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母亲对广大海外学子的关怀与肯定。更能够强烈地体会到祖国母亲对我们投身国家建设事业的殷切期望与召唤。 与所有荣誉和奖励一样,今天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的事业刚刚起步,我们肩上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只有继续脚踏实地地努力,才能真正对得起祖国给与的这份荣誉。我会继续在专业领域内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充实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祖国的“科教兴国”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王枫秋 王枫秋,2008年获奖者,留学英国。 1980年出生,2003年获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于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剑桥大学叶焕荣奖学金资助,公派至剑桥大学工程系学习。导师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伊恩·怀特教授(Prof. Ian White)。2006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一维、二维碳纳米材料在超快激光器系统中的应用。 曾在本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如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发表论文多篇。2008年11月 《自然-纳米科技》杂志当期News & Views,对其博士研究成果在推动纳米材料实用化,商业化方面的意义给与了很高评价。同年,该成果获得英国皇家科学院(Royal Society)Brian Mercer创新奖,并获得25万英镑资助(每年获奖名额2个)用于研究该成果的商业化可行性。 目前担任剑桥研究杂志(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主编。2006~2007年,曾任剑桥中国学联常务副主席。
4年前,带着希望与梦想,我从清华园来到了德国慕尼黑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身在异国他乡,我才深切地认识到,在当今的西方世界仍然存在着一些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甘于人后,绝对不能给“中国人”这个勤劳而伟大的群体带来任何的污点,自此,这个坚定的信念便开始指引我的前行,并一直激励着我在科研工作中不畏困难,勇于进取。 今天,能够赢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这一荣誉,我感到无比高兴与感动:高兴是因为自己在这几年来所做的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与肯定;而令我感动的是,虽然远在异国他乡,我们的祖国却仍然像母亲一样关怀与爱护着我们这些海外学子,当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倍感疲倦的时候,我们总能感觉到来自祖国的温暖。在我看来,国家颁发给我们的奖学金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千金难买的关爱、鼓励、鞭策与希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兴奋之余,我倍感责任重大,因为我已深深地认识到,我们这些海外学子们不仅肩负着家人的期盼,更身负祖国的重托。回顾过去几年的留学生涯,我在学业上和工作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不仅渗透着自己努力拼搏的汗水,还凝结着导师的谆谆教导。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成绩是源于一个炎黄子孙为祖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在我心中,这种信念已经化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股力量都将会一直指引并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导师孟丽秋教授,是她的辛勤栽培才有了我今天的一点成绩。同时,我更想感谢我们的祖国与人民;感谢我们的政府;我还想感谢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驻慕尼黑总领馆教育组的各位老师,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这些海外学子们一次又一次地深刻感受到来自祖国家乡的温暖关怀。 ——张猛
张猛,2008年获奖者,留学德国。 1979年出生,2001年、2004年分别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图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科研方向是“多源空间数据的自动匹配与融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共撰写相关学术论文6篇,均已在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 此外,还积极参与了几个跨学科的科研项目,其中涉及了对GIS技术、交通管理学、图形认知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探索与研究,并和同事们一起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6篇。 在工程实践领域,先后承担了来自德国联邦测绘局以及德国United Maps 公司的4个工程生产项目。曾协助慕尼黑工业大学交通管理系实现了由西门子公司承建的“中国广州出租车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祖国给与我们海外自费留学生的最高荣誉。能有幸获此殊荣,是祖国对我之前取得成绩的最大肯定,在这里再次感谢祖国对我的辛勤栽培。其次也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驻外使领事馆教育处组、《神州学人》等机构的众多领导、专家、朋友等所做的细致的组织、宣传等工作。 这份荣誉更加鼓舞了我在这个领域继续研究探索的信心,我会尽最大努力不辜负党和祖国对我的期望。争取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攀登生物医学最高峰,造福全人类! ——华国强 华国强,2008年获奖者,留学法国。 1979年出生,2002年获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赴法国攻读硕士学位,于2004,2005年分别获得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二大学企业创建管理和微生物、生物工程硕士学位。2005~2009年,在埃克斯-马赛第二大学和法国国家健康及医学研究所(INSERM)属下的马赛癌症研究所和TAGC实验室攻读免疫和肿瘤博士学位。2008年底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作交流学习。 目前在癌症研究、神经学等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多篇论文在审。多次参加癌症、免疫领域国际会议、展览,2次应邀在大会上进行学术演讲。 2007~2009年连续获得法国癌症研究学会(ARC)奖学金,2008年获得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短期研究奖学金,同年获得勃林格殷格翰医学研究基金会(Boehringer Ingelheim Fonds)奖学金。 目前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属下分子细胞和遗传学研究所(IGBMC), 师从国际著名生命科学家皮埃尔·尚帮Pierre Chambon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为中国旅法生物医学会成员,法国全法博士联谊会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