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09年第9期 > 正文

夏天的罗得岛之旅

2009年09月17日  来源:神州学人 
  

 

/刘能冶

 

小时候喜欢看日本动漫,记住了《罗得岛战记》,却压根不知道世界上真有罗得岛这样一个地方。进大学之后凑巧选择了法学专业,在某次课上听老师讲起了《罗得海法》——古代海商法的起源,才了解到,在那个遥远而神秘的爱琴海上,有这样一个曾经商贾繁忙、船来货往的岛屿。

 

2008年的夏天,作为一名研究海洋法的博士生,我因为成功申请到了罗得海洋法研究院的奖学金,竟真的去到了那个地方,也把罗得岛这个以前甚至连梦里都不会出现的希腊爱琴海上的小岛,永远地放进了我的生命里。

 

初到罗得岛的心情是忐忑而平淡的。自以为已经见过了圣托里尼岛悬崖下那壮阔的爱琴海,罗得岛(Rhodes Island)这个在中国并不出名的岛屿应该不会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而这个暑期班,也许不过是一个让我继续在希腊度假的借口而已。可事实上,在罗得岛的日子,生活更像是一场田园诗般的战斗,紧张、充实,让人流连忘返。

 

罗得岛

 

罗得岛的历史非常悠久。提起海神波塞冬,看过《圣斗士》的人应该是非常熟悉了,但是有谁知道波塞冬的女儿叫什么名字呢?呵呵,她就是海仙罗得。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这座岛屿就是由她守护的。

 

由于罗得岛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汇之处,地处东西方要冲,早在公元前,这里的海上贸易就已经相当发达,罗得岛也一度成为海上贸易霸主。来自西方、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商人络绎不绝,有了经济的要求,古代海商法自然也就随之产生。在古代世界,罗得岛港口的太阳神巨像曾被誉为7大奇迹之一,后来被地震摧毁。当年矗立太阳神像的地方,如今竖立着两根柱子,据说上面是一头公鹿和一头母鹿,以标示着罗得人对过往辉煌的回忆。奇怪的是,我只看到一头鹿,不知道另一头去哪儿了,于是难免让人产生了私奔之类的联想。

 

公元前408年,罗得岛上的3座城市合并,在岛的北端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即今天的罗得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城。由于罗得岛的地理位置,这里从古希腊城邦文明开始,陆续被罗马帝国、基督教医院骑士团、土耳其奥托曼帝国以及意大利统治过,直到二战之后希腊独立。有意思的是,这座岛屿过往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在征服之后摧毁之前的遗迹,却似乎倾向于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建设新的建筑,使得各种风格的建筑并存于此。比如土耳其人虽然打败了基督教医院骑士团,可骑士团的十字标在骑士街上依然四处可见。刚到罗得岛的某个下午,我只是任凭自己在古镇的小巷里穿梭,果真有点时光倒流的味道。那厚重的历史,仿佛像是一坛存放多年的好酒,待的越久,就越能感受到酒香扑鼻而不愿离去。

 

 

学习篇

 

罗得海洋法研究院(Rhodes Academy of Ocean Law and Policy)是1996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荷兰国家海洋法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国际私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冰岛海洋法研究所和希腊爱琴海洋海商法研究所共同发起的一个暑期研究项目。据说这个项目来自于某美国海洋法权威初次来罗得岛度假之后的灵感。该项目的授课老师基本为全世界海洋法领域最顶级的教授,国际法院(ICC)、国际海洋法庭(ITLOS)的法官以及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粮农组织(FAO)、美国国家海洋气象局(NOAA)等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官员。研究院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拔3040位正在或有兴趣从事海洋法的理论与实务工作的年轻人,邀请他们来到罗得岛进行为期3周的系统和深化学习。目前,该暑期班也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海洋法领域的顶级暑期班之一。

 

我们班上这次共有40名同学,分别来自世界各大洲的35个国家,俨然可以组成一个小小的联合国。无论是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同学们基本都属于各国的精英。不少同学直接就是被其本国的外交部派来学习海洋法,以便将来在实务中更好地运用。有一部分同学则来自海军或其他海事部门。当然,也有像我这样的博士生或者老师。我们上课的地点位于岛上的水族馆,背后便是壮阔的爱琴海。上课的时候,偶然回头观望,经常可以看到一艘艘大船驶过,仿佛身处画境。3周的课程安排的非常紧凑。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晨3个小时的全英文课程,周二和周四的下午则还要举行相关主题的研讨。第一周主要讲授关于海洋法的历史沿革、基本理论、海洋水文地理知识等。第二周主要是探讨大陆架划界和渔业资源保护这两大热点问题。第三周重点讲授海洋环境保护以及国际海洋法院和国际法的相关案例。下午的研讨会主题非常结合实际,比如某次关于大陆架划界的研讨会,老师让同学们直接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实际的海图进行谈判。同学们入戏也非常之快,为了“本国”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有趣的是,第一周的主讲老师基本来自美国,第二周则基本来自欧洲。所以,第一周我们经常会听到美国教授们大谈欧洲海洋立法与政策的无知和官僚。而第二周则会听到欧洲教授们对美国人至今尚不加入海洋法公约的鄙视。

 

每周日,研究院的秘书们便会抱着厚厚的一大摞资料向我们走来,然后教室里便是一阵惊呼。尤其是对那些之前没有海洋法基础的同学,尽管老师们讲课水平不容置疑,但如果不提前啃完课程资料,往往会在长长的上课时间里彻底迷失。于是乎,不上课的下午和夜晚,在我们所在的酒店大堂里,经常可见三五成群的同学在一起看书交流。

 

我们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老师们鼓励大家多问问题,而很多同学本来就是有备而来。比如智利和秘鲁目前正在为两国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在国际法院吵的不可开交,这一争论也由两位来自各国外交部的同学延伸到了课堂上。基本上,来自拉丁美洲的同学秉承了拉美国家人民热情奔放的本性,他们自始至终属于最活跃的一个个群体。欧美同学则更加“主流”,尤其是美国和新西兰的同学,由于英语母语的优势,在课堂上也属于主要参与者。而来自亚非拉的同学则基本上是沉默的大多数。作为一名中国学生,虽然刚开始不太适应,但到了第二周,我也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自由辩论了。

 

 

生活篇

 

夏天,爱琴海小岛上的生活是无比惬意的。主办方特意把我们安排下榻在罗得岛顶端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里。坐在房间的阳台上,吹着海风,爱琴海的风光尽收眼底。酒店门口,便是海滩。尽管没有某些裸体海滩那么豪放,袒胸露乳的游客也大有人在,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习惯了。每天下午不上课的时光,尽管有那么多资料需要阅读,很多同学,包括我,也时不时经不起享受美好生活的诱惑,去海边晒太阳,或者直接与爱琴海亲密接触。大约离沙滩30多米的地方,修建有一个人工的跳水平台,很多游客和当地的小朋友在那边纵情的一跃而下,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傍晚的时候,沿着海边散步,听着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看着海那边亚洲大陆雄浑的轮廓,一种豪迈感油然而生。入夜之后,有时我们也会组织沙滩Party。来自阿根廷的同学用吉他弹奏出一首首熟悉的旋律,而我们则唱起各自国家的歌曲。不时会有打着灯的船儿驶过,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美不胜收。有时,我们也会去罗得古城的酒吧Party,和各国游客一起体验美妙的希腊夏日夜晚。

 

主办方也不时组织活动。包括参观水族馆、看戏、周末远足等等。古希腊是世界戏剧的发源地。那些至今仍坐落在卫城脚下的剧场很容易就见证了这个事实。可惜,我们看的是一出现代剧,又是希腊语,让人挠头不已。不过,月上树梢头,罗得古城城墙下那个露天的剧场,本身的意境,已经非凡,看什么戏,反而不重要了。而两次远足,一次是参观岛上古希腊时代的林多斯卫城遗迹,感受昔日古希腊城邦的辉煌。另一次则出海去了旁边的一个小岛,让大家继续与爱琴海亲密接触。

 

希腊罗得岛不像已经盛名在外的雅典和圣托里尼岛,在岛上3周,我竟没遇到过中国人。某日在路上闲逛,发现一家中餐馆,激动地冲进去说中文,才发现店主其实来自越南。但由于靠近土耳其的缘故,酒店的菜肴颇具东方风味。每天晚上,酒店都提供极为丰盛的自助餐。不久我就发现,每天晚上酒店餐厅开放的时间,竟成了我一天里最盼望的时刻。除此之外,希腊的传统美食pitta(其实就是土耳其式的肉夹馍,国内似乎称之为烤粑粑)好吃不贵,也成了我的主食之一。而每天的晚餐时间,也成了同学之间交流的最佳时段。班上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让我见识了拉美同学的热情奔放和能歌善舞;阿拉伯同学的聪明能干和对信仰的虔诚,以及美国同学深入骨髓的傲慢。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是别人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窗口。虽然中国正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但一般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于是乎,很多同学便直接称呼我为Mr.China(中国先生)。在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海外学子与祖国紧密联系。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中国。从奥运到西藏,从计划生育到新中国60周年,外国同学对中国的兴趣超乎我的想像。有趣的是,来自亚非拉国家的同学对中国的偏见远比欧美国家要少,对中国的状况也更加理解和支持。

 

美好的日子似乎总是短暂的。3周的时间,虽然不大可能建立深厚的友谊,但分别时同学们彼此眼神里的那份不舍,却是真挚的。临别前的那个夜晚,我们在古城墙下兴奋地领取毕业证书,我们在酒吧大声地交谈、合影,Party到天亮。也许将来我们会相遇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也许我们不会再见,但罗得岛和2008年那个别样的夏天,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