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俊铭
涂俊铭,1972年出生,博士、副教授。1993年6月毕业于湖北工学院食品工程系;2000年6月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05年2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赴德国留学,2008年11月顺利通过德国慕尼黑大学生物系博士论文答辩,获生物学博士学位。2008年12月回到湖北师范学院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
2006年9月,我作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实施的国家公派博士生项目的博士生,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Hugo Scheer教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08年11月,我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并以良好成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
在这2年多的博士学习期间,为了能尽早毕业并且收获更多的成果,我每天坚持工作10个小时以上,除了上街购物和必要的活动之外,周末大多数时间也会呆在实验室里,基本是两点(实验室和宿舍)一线。我也不失时机地跟导师探讨课题的相关问题,主动向研究室的博士后和高年级学生虚心请教,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阅读最新的学术杂志,密切关注学术界的发展动态,勤于思考科研课题的拓展与创新。我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成绩。我先后在生物和化学科学领域里著名的SCI期刊:PANS、JACS、JBC 以及Photosynth. Res., 影响因子分别为10.231、7.885、5.854、2.295,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
回顾2年多的留学生活,我感到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通过与国内外导师和有经验的博士后、学长的交流沟通,我强烈地意识到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才能高效、创新地开展研究工作。从阅读参考文献,确立研究课题,到提出新的思路和观点,再到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最后完成相关的实验,证实新思路和观点,经历了很多失败,也走过不少弯路,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高效地完成了博士论文。同时,这段留学生活经历也锻炼了我的生活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和无数的海外学子一样,时常关注国际、国内的时事动态,了解祖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在心底默默地为祖国祈祷,祈祷祖国早日走向繁荣富强。特别是2008年,祖国发生了几件大事,牵动着我的心。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我都尽自己微薄之力分担祖国的痛苦、分享祖国的荣耀。为汶川受灾群众捐款,集体收看奥运会开幕式,参加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组织的春节招待会;向身边的德国人介绍中国,让他们了解真实的中国,尽量消除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这些经历都让我难以忘怀,让我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更爱我的祖国。通过这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建设一个强大的祖国,是海外学子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
在此感谢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为我提供奖学金。在这2年多的博士学习生活中,让我对国家公派博士生项目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尽量选择一些有一定独立研究经历或工作经验的学生,这样他们可以有更明确的目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可以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同时,应要求对方高校或研究所的外事机构,尽可能为学生挑选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学习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大的创新空间,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研究更接近科学的前沿,可以更快更好地出成果。
现在,我已回到湖北师范学院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祖国,回馈社会,用辛勤的工作回报那些关心过,支持过,鼓励过我的人。以满腔的热诚投入到新的科研领域,不断探索,汲取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为祖国的基础生物教育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编辑:K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