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09年第3期 > 正文

沟通?服务?维权——记新西兰基督城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2009年03月19日  来源:神州学人 
  

 

/戴智杰

 

新西兰是最早向中国开放自费留学市场的国家之一,由于完整承袭英式教育体系、留学费用和英语语言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等优势,近年来,新西兰已成为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99年只有不足300名中国留学生在新西兰高校就读,2004年中国留学生数量跃升为5万人,占其整个留学生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进入高等院校和在初中等教育机构(含语言学校)就学率各占50%左右。

 

基督城市是新西兰第三大城市,人口近40万,号称“英国以外最英国式的城市”,并享有“世界花园城市”美誉。由于移民历史比较短,欧洲后裔达全市人口的78%,所以基督城整体民风趋向保守。

 

基督城境内有3所高校:坎特伯雷大学、林肯大学和基督城理工学院,中国留学生数量一度达近万人,其中林肯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占到了该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庞大的留学生队伍,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涌入,除了给当地带来可观经济收益以外,也带来了文化冲击。

 

由于中国留学生低龄化趋势,他们自身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在提高当中,加上巨大文化差异,难免出现问题。这不仅要求新西兰政府对自身留学市场进行规范,也迫切需要相应社团组织能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保护我留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当地政府、民众和舆论提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力。

 

新西兰基督城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以下称“学联”),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成立

 

20074月,学联在新西兰政府注册成立。这是一个年轻组织,它由在当地高校任教的华人学者高平博士和张金莉老师,及戴智杰、刘志勇、申福俊、高鸿志、班晓等几位在读博士生发起并组建的。

 

学联成立旨在联合所在城市各高校华人学者、中国留学生的力量和智慧,有效推动与主流社会的联系,切实维护留新中国留学生的合法权益,扎实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留新学者学生的文化生活,增进学术交流等。

 

学联筹建之初就得到了中国驻新西兰使馆的大力支持,教育处负责人刘疆老师多次亲临指导,时任大使张援远和夫人王小芳老师也多次询问筹建工作进展。

 

20076月,在当地爱国华侨甘开万博士、喻玉珍女士的鼎力帮助下,学联在维格兰蒙庄园举行成立大会。大会邀请本地有声望的华人学者、市议员、新中友协主席、太平绅士、警署亚裔事务联络官等出席,新西兰华裔国会议员等专门发来贺信,当时前来参加“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的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也欣然为学联成立题写贺信,以示勉励。

 

与此同时,经过古鉴、周晓燕、汪、王菲等几位同学的努力,学联网站建成(www.ccssa.org.nz),并为3所高校开设了分论坛。学联在大家的关怀、帮助、支持与期盼中,扬帆起航了!

 

 

捍卫祖国尊严和利益——义不容辞

 

学联自成立以来,就为捍卫祖国的尊严和利益而努力。在国内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学联及时组织留新学人应对突发性事件,处理好相关关系,并不遗余力地向新西兰民众介绍中华文化和中国近年来的发展。

 

2008314日,拉萨发生“打砸抢烧”骚乱。一段时间内,国外“藏独”势力甚嚣尘上,媒体不实报道推波助澜,新西兰不少不明真相的民众也随之附和。

 

当时,坎特伯雷大学校园内还出现了“藏独”标语。学联及时与校方交涉,表达中国人民反对任何分裂祖国行径的决心,促使校方采取措施,最终清除了标语。

 

随着学联影响逐渐扩大,受到了新西兰相关部门的关注。4月,学联相关负责人接到基督城市长鲍勃·帕克先生的邀请,与其共进午餐。

 

席间,话题首先围绕如何为中国留学生解决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展开,随后,学联主要负责人向市长介绍了有关西藏的情况,从拉萨的历史到现实状况,并附以记载骚乱事件的照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为市长后来处理相关事件提供了参考。两周后,市长排除干扰,首次踏上访华之旅。4个月后,他又偕夫人再临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更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自奥运“圣火”开始在全世界传递,留新学人同海内外同胞一样热切关注“圣火”传递情况,其热情并没有因未经新西兰而有丝毫减弱。

 

同时,学联克服重重困难,在各大学校园里举办“北京2008奥运图片展”。近百幅精美照片,展示了中国文化、北京生活和奥运会的筹备情况,图文并茂地向国外师生介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有能力、有热情承办一届精彩祥和的奥运会。

 

88日晚,留新学者和留学生代表同使馆教育处刘疆老师,在甘开万博士家里观看奥运开幕式盛况,大家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和骄傲,为伟大祖国欢呼!

 

 

维护留学生合法权益——责无旁贷

 

留学海外,接受国外先进教育和文化理念时,也会遭遇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情。学联尚在筹建之时,就已经开始了维护留新学人合法权益之旅。

 

20072月,基督城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新闻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题为《中国学生是最大的作弊者》的文章,缺乏事实依据,充斥着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测,妄言在林肯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作弊情况非常普遍。在随后一系列文章中,更是将矛头指向华人群体,并恶意攻击中国文化。

 

这些文章一经刊出,给留新学人正常学习生活及就业造成了很大困扰和伤害,也引起了当地华人社团的强烈不满。

 

当时学联虽在筹建中,也积极参加当地19个华人社团组织的联合抗议活动。经过发动大家投书该报,发表措词严厉的抗议信,直至与该报主编面对面谈判,最终促使其公开发表道歉文章,并撤换了有关编辑。

 

事后,《新闻报》主动与华人社团改善关系,学联深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并认识到斗争只应是团结的一种手段,于是借此机会与该报保持友好联系。学联在其后有关留学生新闻题材上多次接受采访,如在中国留学生受到种族歧视攻击事件、留学生找工作难等方面,代表留新学人发出自己的声音。

 

通过学联不断呼吁和努力,加上华人社团的团结互助,留学生权益问题逐渐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20084月,市政府、警察局和当地各大学联合发起“学生安全专项行动”,并设立“歧视行为举报网”。

 

 

为灾区尽一份力——心心相依

 

5·12”四川地震震惊世界,也牵动着海外学子的心。

 

震灾发生后,学联立刻行动,收集有关灾区图片和资料,向当地师生和留新学人介绍灾情和中国政府迅速有效的救援。

 

通过不断沟通,以及当地英文媒体对学联活动报道的影响,坎特伯雷大学和林肯大学的校方对学联组织的募捐活动予以大力支持。两位大学校长亲自向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发出募捐倡议,几天时间共募得善款近2万新元(约合10万元人民币)。

 

随后,学联及时将留新学子的赤子之心和新西兰人民的情谊转交给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将捐款用于对受灾学生家庭的抚恤和灾后校舍重建。

 

 

开展丰富活动——尽心尽力

 

学联成立之初,就受到使馆教育处指导与关怀,作为教育处联系广大留新学人的助手和纽带,每逢年度重要中国传统节日,都会组织相关活动。

 

20077月,学联举办“首届基督城华人学者论坛”。来自当地各大学的华人学者就环境保护、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孔子学院的发展、古典音乐欣赏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促进了当地华人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2008年年初,学联还参与组织了“2008年基督城华人新春大团年”活动。这场集晚宴和文艺演出于一体的大型活动,吸引了包括新西兰政府官员、企业家、华社精英及各界人士近700人参加,在新西兰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强了主流社会对华人社区凝聚力和贡献的认同。

 

每逢元旦和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学联都会组织相关活动,大家在一起做传统美食、表演文娱节目等,一解思乡之苦。教育处乔正顺老师逢此都会从惠灵顿赶来,与大家共度佳节。

 

200811月,到任不久的张利民大使还特别会见了基督城华人学者和中国留学生代表。他鼓励大家关注祖国发展,支持祖国建设。

 

 

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尽展才华

 

学联成立以来,努力践行宗旨,维护中国学生学者的合法利益,增强当地各高校联谊会的互动和凝聚力,促进中国学生学者之间及与新西兰主流社会和国内各界的信息、学术和文化交流。两年来,学联为此发挥了重大作用。

 

坎特伯雷大学学联工作在间断多年之后得以重新延续,林肯大学学联焕发新生机,当地留学生交流有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学联代表受到了新西兰总督、总理、内阁部长、国会议员、市长、坎区警察总长,以及中国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两任驻新西兰大使的接见。学联与当地华人华侨及社会各界建立了密切联系。

 

目前,在学联骨干成员中,除多数人拥有博士/硕士奖学金外,一人获得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一人获得“世川良一优秀青年领导者奖学金”,两人参加“亚洲—新西兰青年领导者论坛”。他们是留新学人的优秀代表,为学联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许多努力。学联不仅成为一个为留新学人服务的组织,更是广大留新学人锻炼能力、投身公益事业的平台,是走向社会、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准备。

 

目前,学联的两个联系单位——坎特伯雷大学和林肯大学学联已完成换届选举,分别由汪和邓燕波任主席,并任学联副主席。我们相信,新一届学联班子必将不辱使命,通过辛勤而又有创造性的工作,获得大家认可,为捍卫祖国尊严和利益,维护我留学生的权益而继续努力!

 

(供稿/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教育处 新西兰基督城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