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09年第2期 > 正文

三十年改革开放 三十年留学潮涌

2009年02月18日  来源:神州学人 
  

 

/本刊记者  段风华  摄影/张学军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小平同志作出的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翻开了我国人才培养和出国留学工作的新篇章。30年来,作为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留学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突出的成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已经成为衡量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81224日下午,教育部“纪念改革开放暨扩大派遣留学生工作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出席会议并讲话。路甬祥说:“广大留学人员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做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作为我国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引进海外人才作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来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统筹实施,形成合力,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讲话中指出,30年来出国留学工作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成绩斐然。广大留学人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新形势下的留学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贯彻落实“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努力营造既有利于出国留学又有利于留学回国的良好环境;继续提高和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继续把培养留学人才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措施;积极实施高层次留学人才集聚计划,进一步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把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和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保护广大海外留学人员持续高涨的爱国热情,使之转化为报国之志和效国之行;积极配合国家外交的总体部署,发挥海外留学人员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努力,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道路上,作出出国留学工作更大的贡献。

路甬祥(左)、章新胜(中)、柳百成亲切交谈。

 

据统计,目前我国80.49%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77.61%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77.65%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研究基地主任,94%的长江学者,72%的国家“863”、“97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都有留学经历。实践证明,留学回国人员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教育、科技、经济、国防、社会发展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分别作为留学回国人员代表,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的方面回顾了他们的留学经历,以及回国服务的深切体会。

 

19781226日,中国向美国派出了52名访问学者,这是改革开放后派出的首批赴美访问学者。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是当时首批派出的留美学人之一,他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我们到达纽约机场时,数十家电视台记者把我们团团围住,要求采访,在照得通亮的闪光灯下,我们宣读了简短声明:‘我们不仅是为学习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来,也是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我们到达华盛顿时,中国驻美国联络处韩叙副主任亲自到机场迎接我们……”

 

柳百成永远不会忘记197911日,他们高唱国歌,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冉冉升起。心情澎湃、热血沸腾,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当年第一批52名赴美访问学者已学成回国。他们仍然牢记“努力学习、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教导,在各自的教学和科技领域里,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7名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说:“纵观中国100多年来的几次留学大潮,在任何一个时期,留学生都是改革的弄潮儿,是连接中国与外界的重要纽带。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留学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对国家的深刻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饶子和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历史阶段,要实现“两个转变”,根本还在于人才。高水平的优质人才资源是我国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建设世界高水平的大学,适应国家的需要,顺应改革开放的趋势,继续扩大派遣留学生、加大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仍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留学政策的完善,出国留学工作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留学人员必将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底,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计121.17万,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仅2007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5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4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30年来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168倍。

 

从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方面讲,留学回国人员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教育、科技、经济、国防、社会发展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提供着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大会现场,从左至右依次为邓中翰、曾益新、饶子和、李建保。

 

回顾留学回国20多年,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感慨万千。1982年,他带着渴望,走出国门。1988年,他踌躇满志,回归祖国。10多年间,在高技术新材料科研领域,努力拼搏,为我国在该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做了一些工作。2002年,他响应祖国号召,支援西部教育事业,为青海省高等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2007年,他又服从组织的安排,到了南疆海岛,肩负着建设地方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责任。谈到对留学的感想,李建保说:“正是有了邓小平对于人才和教育问题的高瞻远瞩,才使我有机会从一个农村娃,成为一个洋博士,从一个学徒小木匠,变成清华大学的博导、教授。正是由于国家蓬勃发展的需要,我的工作环境,从东京回到北京,从2400米的西部高原,又来到了天涯海角的南疆海岛。每一段经历,都随时代发展的脉搏而起伏;每一段旅程,都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我始终觉得,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使命。为了祖国的区域均衡发展,高学历的海归,也可以做一块地面上铺路的泥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1992年博士毕业后,先后去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深造。从美国回国的时候,原来在日本的导师发邮件给他,认为他回国是“一种浪费”。但在曾益新看来,这些年的经历,就像许多老一辈留学人员一样,踏踏实实走过了“三部曲”——安定下来、融合进去、发挥优势。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益新体会到勤奋和认真,在美国留学,他感受到自主和创新,这些都成为他宝贵的人生经历。“我回国后的经历证明,回国发展是一项明智的选择。每一个勤奋工作的人都有机会、有舞台。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精神上的文化认同感,这个层面上的‘回归’让我着迷。回首过去,我深深感到留学经历带给我的宝贵财富,科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不同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往往是创新的起源,而别人的想法和建议常常是助自己成功的捷径。是出国留学让我们真正开始放眼看世界,并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绽放光彩。”曾益新说。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引导下,回国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留学人员越来越多。

 

邓中翰创办的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就有几十名留学回国人员,他们放弃了在国外舒适的生活和先进的科研条件,响应祖国的号召,回国打造我国数字多媒体产业。他们带回了硅谷最前沿的芯片设计技术,带回了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管理、市场、金融、法律等方面的运作理念和经验,抢占国际前沿的科技制高点,并运用在国外所掌握的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创优之路。邓中翰认为,海外留学人员应当争做“三创”人才的排头兵,成为拉动创新“战车”的“千里马”,争当实施重大专项突破、实现“炮”打千里的有功之臣。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勇攀科技高峰;要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要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的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报效祖国。吸引这支力量,团结这支力量,我们需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继续制定、完善和细化政策措施,积极营造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彻底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用深厚的感情关心人才,切实把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使留学人员这支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国人才群体发挥更大的作用。”邓中翰说。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