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段风华 张勇民,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南大学)药学院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药学院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并获博士论文一等奖。 1986?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和卫生部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88年9月获中国卫生部1987、1988年度孙氏鼓励医学科研基金一等奖。 1988年12月受聘于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任客座副教授。1990年10月任巴黎第十一大学邀请教授。1991年2月受聘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联合生命化学实验室从事糖化学研究,1992年8月成为终身研究员。1995?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糖化学及糖生物学的合作研究。1999年通过法国教育部教授资格认证。2003年晋升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2004年受聘担任浙江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2005年被聘为浙江大学光彪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担任兰州大学“教育部‘春晖计划’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2007担任巴黎第六大学有机化学专家委员会成员。2008年当选法国药学科学院通讯院士。近5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盛典时刻 2009年10月1日,当浓墨重彩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大幕在天安门广场徐徐拉开,一幅华美、壮阔的盛世画卷次第展看。法国药学科学院通讯院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巴黎第六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勇民随参加国庆观礼的海外嘉宾们早早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在天安门城楼的西观礼台上,张勇民为眼前的一幕幕所惊叹!当威武的受阅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观礼台时,他感到无比地激动,为祖国母亲的日益强大而骄傲;当看到展示祖国各行各业风貌的各类彩车行进在天安门广场时,他感到由衷地自豪。 从接到有关部门通知到回国观礼,时间很短。张勇民回国观礼的证件照片还是赶在最后截止时间之前1个小时才传回国内,为了保险,在前一天晚上,张勇民按照要求,反复拍摄了很多张。 能在国庆60周年亲临观礼现场,张勇民觉得自己很幸运。深色的西服配上粉色的衬衫、紫色的领带,张勇民说这套衣服是专门为参加这次国庆60周年庆典准备的,感觉比较喜庆。尽管10年前,1999年国庆50周年之际,张勇民也曾经应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但这一次,时逢60甲子轮回,感受国运亨通,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勇民还是感到意义很不同。“回国之前,很多法国朋友听说我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他们很好奇,经常问我。我就跟他们解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甲子轮回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对国、对家都是如此,所以60年庆典的意义不同凡响??” 在中国传统汉文化的语境中,“60”是具有多重含义的数字话语:60年地脉一周转、天道60年一轮回等等,这些话语的生成、传播,揭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态,又沉积着诸多哲理元素。一个甲子的轮回,是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6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毛泽东主席激情满怀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依然在很多人记忆深处回荡,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有人说,60年,是一幅画,聚焦了祖国走过的冷色暖色;60年,是一部家书,牵系着海外游子的乡情思绪;60年,是一部成长史,见证了祖国经历风风雨雨?? 在法国,10月1日清晨,以中国阅兵为整个头版的法国免费报纸《晨报》已然上架,里面用2个版进行深度报道。报亭里,法国第一大日报《费加罗报》头版也是中国阅兵的大幅照片。 60年虽然不过历史一瞬,但中国的变化让世界无法忽视,中国元素令世人关注。
2009年10月1日张勇民(前排中)在国庆观礼台上。 摄影/鲍效农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张勇民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谦和、儒雅,在他从容、淡定的背后,是历经磨练的生活经历。张勇民说,自己其实小时候并不是一个非常有自信的人。 上个世纪50年代,张勇民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他出生的时候,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家的成分又是地主。在那样一个年代,张勇民的童年记忆注定是压抑、灰暗的色调。 1975年7月高中毕业后,张勇民的家庭境况决定了上大学只能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当时国家政策是多子女家庭可以选择一个留在城里,哥哥已经上山下乡了,于是张勇民就留在市里,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工作。正巧当时他毕业的高中缺临时代课老师,对他一直印象深刻的中学校长也希望能帮帮他。于是,张勇民有幸成为了一名临时教师,每个月工资30元,这在当时也是一笔重要的收入。 有机会工作的张勇民很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语文、数学、化学、物理、政治??几乎所有的课都带过。更让张勇民自豪的是,学校一个被认为是很差的班让张勇民代成了一个好班。记者问他有什么诀窍,张勇民笑着说:“就是跟学生打成一片,我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经常带着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很喜欢我,慢慢就对学习有了兴趣。”两年后,因为教学成绩好,张勇民被转为中学民办教师。好好教书,努力工作,争取转为正式教师成为他最大的愿望。 张勇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上大学。1977年底的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一心想学医的张勇民三个志愿全部报了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他幸运地被北医药学系录取,成为同班同学中第一个考到北京上大学的人。 1978年3月,张勇民进入北京医学院学习药物化学。从大草原来到北京城,一向不自信的张勇民慢慢适应了首都的生活。“上大学以后,我成绩一直很好,别人都觉得高等数学很难学,我考100分。外语让很多同学很头疼,我外语一直不错,而且因为中学当过教师教过课,政治课免修??我体育也很好,是校游泳队的成员,长跑代表班级参加比赛拿过奖??第二年,大家选我当班长,我慢慢开始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而且我可以有和别人对话的权力??” 北京医学院助飞了张勇民的梦想,成为他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舞台! 从高考开始,幸运之神不止一次地降临在张勇民的头上:“1981年底,我快要毕业的时候,国家又出台新的政策,77级同学在大学毕业后可以参加出国考试。当时北医是代招点之一,考题由北医出,所以我们占了点便宜。我的有些同学一到考试就很紧张,有的同学要服安眠药,有的同学必须喝点酒才能睡着觉??我考试从来不紧张,每次发挥也很好。”张勇民顺利通过出国前的一项又一项考试。 张勇民说:“在中学时我就对中医中药感兴趣,业余时间自己学习中医药。恢复高考,对我来说,是圆了我的梦想。后来到了法国,我不仅可以学习中医中药,还可以研究西药。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我感谢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感谢国家给我这样好的一个机会。好几次机会都让我们这代人赶上了!”
2006年6月28日,贵州大学教师李洪庆(左一)在法国巴黎等师范学校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左二为张勇民。
初到法国 在阡陌纵横的历史变迁中,文明的传承常常会幻化成无数的细节,渗透到生活的很多方面。在英国,诗人说,当下午的时钟敲响四下,世上的一切为茶而停。下午茶是英国人的挚爱。而在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却把咖啡作为法兰西文化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元素。“法国人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种描述让很多人对法国的咖啡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种氛围所向往:在静谧的午后阳光中,一杯咖啡,三五好友在咖啡馆中小坐闲聊,悠闲的时光让人遐想无限。 1982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这一天,张勇民和120个同学乘坐同一架飞机来到法国,然后分散到法国各地学了两个月法语。随后他来到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药学院注册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对于这些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们来说,显然是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研究上。张勇民说有的同学是把咖啡当提神剂用,一看哪个同学午饭后喝两杯咖啡就知道他下午肯定是有课,怕犯困。 或许张勇民和中国同学们的留学生活是这样一种诠释:“不在实验室,就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有一天中午,医院的急救车突然来到了张勇民的一个同学所在的实验室,他们正纳闷谁得了急病?没想到,实验室的法国同事很紧张地对医生说,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晕倒了??那位趴在桌上的中国学生醒了,抬起头,压根不知道法国同事为他叫了急救车,等问明来龙去脉,这位同学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太困了,所以就趴在实验室的桌上睡着了??”一场虚惊给紧张的留学生活增加了一个小花絮??
从糖化学研究的追随者到 领跑者 1983年,张勇民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硕士学位。1986年7月,他在巴黎第十一大学获法兰西国家博士学位,并获国家博士论文一等奖。 拿到博士学位的张勇民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回国。“我们这代人骨子里还是有很强的责任感,我是北京医学院培养的,是北医给了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所以当我的母校提出能否由我来帮助学校建立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的时候,我决定回国。” 1985年,在李政道博士的倡导下,中国正式开始实行博士后制度。北京医学院也希望通过博士后流动站吸引高层次人才。对母校一直心怀感念之情的张勇民希望自己能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力,他回到北京医学院,为母校药物化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建立与运作工作了两个年头,期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和卫生部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88年,他获得了中国卫生部孙氏鼓励医学科研基金一等奖。 1988年12月,张勇民再次赴法,应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正式邀请,担任药物化学客座副教授。1989年,获法国药学科学院论文奖。1989年在第25届国际药物化学大会上获药物化学研究奖。1991年2月,他通过考试顺利进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在科研中心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联合实验室担任研究员。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是欧洲著名的公立科研机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是法国著名的综合性高等学府,该校毕业生中获诺贝尔奖者有10余人,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文学巨匠罗曼·罗兰都毕业于此校。 1992年张勇民转为终身研究员。终身研究员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为了使研究者能够毫无后顾之忧,潜心研究工作而设立的岗位。张勇民所在的实验室主要从事天然物质和糖化学的研究,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寡糖及寡糖脂的合成,碳糖及氮糖的合成,环糊精的结构修饰。目前这间实验室代表了世界同领域的一流水平。 张勇民认为,糖类药物毒副作用低,应用范围广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他介绍说,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长期以来由于认为糖类化合物的生物学功能只是作为能量物质,其功能在很长时间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糖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糖类物质除储能之外还有其它诸多生物学功能。同时大量的实验结果也揭示了糖类物质是重要的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在医学上由若干简单糖组成的寡糖分子可以治疗疾病。比如,阿卡波糖可以治疗糖尿病,人工合成的肝素五糖可以抗血栓,有些寡糖可以抗肿瘤等。寡糖具有低毒性的特征,这是许多天然活性物质所不能比拟的。此外,糖类药物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抗炎症、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等等,其使用范围还在不断开发研究当中。现在,张勇民正在进行针对黑色素肿瘤的药物研发。 2008年,张勇民成为第一个进入法国药学科学院的华人通讯院士。 接受采访时,张勇民坦言,在企业家、教授、研究员的几重身份中,自己仍然最喜欢研究员的身份,因为自己可以充分投入到研究当中,并让社会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
幸福的一家四口在法国。
三十年后来相会 2008年3月15日,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张灯结彩,高朋满座。上个世纪8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那首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旋律依旧,歌词却换成了:“中年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白发有一把,皱纹有一堆??也没当‘海龟’,30年相聚难得有几回??” 3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忆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留法学人纪念高考入学30周年座谈会”在这里举行,200多名留法学人参加了座谈会,其中很多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留法的77、78和79级学生。 30年前,恢复高考和选派出国留学生的政策让无数胸怀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他们从田头、车间,从深山、海岛、草原汇聚到考场,先后考入了大学,出国留学,开始了各自的人生旅程。 30年前,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留学生到达法国后,即分赴各校和各地学习与工作,此后彼此之间虽也有一些联系,但像这次这样聚集在一起共同回首当年,共话友谊,还是头一次。尤其是选择在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再聚首,就如同回到了自己温馨的家。 张勇民说当时在座谈会上居然见到了不少当年同机抵达法国的同学,而且现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曲星是78级大学生,现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张志勤是77级大学生,现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的王肇中是78级研究生??回顾这30年来所走过的不寻常的路,留法学人心潮激荡,感慨万千。
为国服务 张勇民说:“我们这批早期来法留学的人现在还有很多留在法国,但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祖国。” 张勇民的父母10多年前去了美国,和他哥哥和妹妹一块儿生活。虽然亲人们大都在国外,但回报国家是张勇民一直的心愿,现在他每年都会回国三四次,为中法之间的科研合作而奔走,为中国的药物化学领域能够尽快与国际接轨努力。 现在,张勇民还受聘担任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及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兰州大学“春晖计划”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 在法国期间,现任全法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的张勇民积极组织在法学人为国服务。在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的支持和驻法使馆教育处的协助下,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自1997年起多次组织留法学者支援祖国西部建设小组和服务团,对甘肃、贵州和陕西地区的科教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7年夏,25名留法博士赴甘肃与兰州大学开展科技交流和项目合作。这是第一个由中国海外留学人员组成的支援西部建设团队,在吸引海外学人为国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十几年来,留法博士没有间断支援甘肃的项目,他们与甘肃科研人员选定了55个合作项目,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和甘肃省总共投入360余万元经费支持这些项目。 1999年8月,由18名留法博士组成的“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赴贵州开展科技交流和项目合作,张勇民担任服务团副团长。服务团与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环科院等相关单位签订了59个项目协议书,其中32项获得146万元的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启动费,贵州省政府匹配经费150万元。鉴于贵州省当时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据介绍,贵州省当时总共只有50名博士),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积极创造条件为贵州省培养人才。2000年至今,在“春晖计划”的支持下,由留法学者推荐,贵州省已选派30多名人员到法国深造,其中就有一部分人在留法学者的实验室学习和工作。10年来,在张勇民实验室工作的贵州学者已有10人,其中4人获得博士学位。而他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到贵州去短期工作,从未间断过。现在大部分留法贵州学者已学成回国,他们正在相关领域发挥骨干作用。对此,贵州省教育厅评价说,从法国学成回国的贵州学子为贵州省部分科研领域奠定了专业人才基础,使贵州省有关项目在相关科研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贵州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1年,张勇民与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和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申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与北京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同时作为法方负责人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主持了3项中法先进研究计划项目。 2009年暑期,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和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的指导下,在教育部“春晖计划”的支持下,全法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联合会组织了“教育部‘春晖计划’留法专家访问团”回国参观访问,开展为国服务活动。张勇民随团参加了全程活动?? 张勇民说:“国家始终没有忘记我们这批人,现在国家出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年龄放宽到55岁,又为我们这代人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也正在积极和我联系,我也希望能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 (封面、题图摄影)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编辑:K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