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2009年理事会换届选举堪培拉会议合影。
文/张彦春 全澳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Federa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in Australia,英文缩写为FOCSA,以下简称为“联合会)于2004年10月9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宣告成立。其时正逢中澳建交32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之际,联合会的成立成为中澳友好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成立得到了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以及澳洲当地政府及各界团体的大力支持。 作为全澳惟一的全国性华人专家学者组织,联合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已吸引了在澳大利亚的11个华人专家学者团体加入,在推广和宣传旅澳华人专家学者成就,提高华人专家学者群体在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加强华人专家学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组织学术活动和成果交流,以及推动中澳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现出旅澳华人专家学者团体的优势和力量。
学会简介 联合会是全澳范围内的非政府、非宗教的、非盈利性的华人专业人士团体,旨在宣传、推广旅澳华人专家学者的学术成就,推动中澳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 联合会现有11个团体协会会员,分布在除塔斯马尼亚州外的全澳各地,共有会员1300人,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一半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包括7位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30多位正教授和研究员。 联合会还设有12个专业委员会,分别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农业、生物与医学、土木结构与交通工程、地球与空间、经济与金融、能源与环境、信息技术与通讯、矿业与能源、机械制造与加工、教育及人文科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这些专业委员会负责本专业领域内的活动,如举办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等。 联合会实行理事会制度,其最高管理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 联合会2004~2006年会长为逯高清教授,现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副校长,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联邦院士,同时任联合会名誉会长。2006~2008年会长为余艾冰教授,现任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联邦院士,同时任联合会顾问委员会主任。本届2009~2010年会长为斯文本科技大学副校长顾敏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常务副会长为维多利亚大学张彦春教授(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专家)。 协会成立5年以来,致力于促进中澳两国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凝聚了众多活跃在中澳两国科学技术前沿的专家和学者,在两国相关的产业界和学术界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联合会在全澳范围内举办一些有影响、高水平的活动,如国际学术会议,公益慈善活动,这些使得联合会的声誉短时间内在当地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学术界、专业团体和华人社区。 联合会的11个团体协会会员分别是: 澳大利亚华人生物医学协会(Australia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Biomedical Sciences, ACABS),澳华工程技术专家协会(The Australian Chines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xperts Network, ACETEN),澳大利亚华人信息与通讯科技专业协会(Australian Chinese ICT Professional Society, ACICT),堪培拉中华学社(Canberra Society of Chinese Scholars, CSCS),昆士兰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协会(Queensland Chinese Association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c-QCASE),南澳华人专业人士协会(South Australia Chines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SACPA),西澳华人科学家协会(Western Australia Chinese Scientists Association, WACSA),澳华学人协会(Society of Chinese-Australian Academics,SCAA),澳华工程师协会(Australian Chinese Engineers Association, ACEA),澳华科技协会(Aus-Si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y, ASTS),墨尔本中国博士生及青年学者协会(Association of Chinese PhD Students and Young Scholars )。
学会活动 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主要包括:宣传在澳华人专家学者的成就,提高澳大利亚社会对华人学者的认识;加强专家学者之间联系,增进专业交流;为成员提供科技发展和施展自己才能的信息和机会;促进中澳学者及有关机构在各专业领域中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联合会积极推广和宣传在澳华人专家学者的成就,推动在澳华人专家学者的科技进步和事业发展;促进澳大利亚社会对华人专家学者的了解;加强学者之间、华人专业团体之间的联系及交流;鼓励并协助旅澳华人专业团体、专家学者对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教育、科技及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组织协调全国性专业活动,代表澳大利亚华人专家学者参与国际性活动,共同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联合会拥有自己的网上资源,其网址为:http://www.focsa.org.au 联合会组织全澳范围的专业学术活动,包括全澳华人专家学者的学术会议,中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国际学术活动和教育、科技成果交流。宣传表彰在各专业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华人学者,举办专业研讨会和夏令营等社交活动。 联合会每两年定期举行一次中澳教育、科学、技术研讨会。继首届澳中科技与教育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悉尼举行之后,2008年10月15~18日,第二届中澳教育、科学、技术研讨会在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行。在为期4天的研讨会上,共有来自澳大利亚主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拓展两国在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第三届研讨会已经订于2010年10月在墨尔本举行。
为国服务 联合会自成立以来,经常以多种方式组织或鼓励会员参加为国服务项目和活动,积极组织与参加教育部的“春晖计划”,不断拓展与国内同行进行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多数成员都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 联合会不少资深学者是教育部“长江学者”通信评审专家,如维多利亚大学张彦春教授,南澳资源部侯宝宏博士。还有不少会员是国内大学或研究机构的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如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余星火教授任东南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澳大利亚沃尔特-伊丽莎霍尔(WEHI)医学研究所吴励教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悉尼科技大学张成奇教授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海外评审专家。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常利用假期回到祖国,开展讲学和科研合作。 2004年9月,在中国驻澳使馆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会首次组织留澳博士“春晖计划”回国服务团活动。为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驻澳使馆教育处根据内蒙古新疆的地域特点和需求,组织专家对申请人员进行严格评审。最终,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农牧科学、食品科学、材料技术科学、经济等领域的27位专家学者赴内蒙古、新疆等地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等,支援西部建设。短短半个月时间,服务团共举办讲座81场次,签署合作协议152项,为今后的合作与交流打下了基础。 其后,联合会每年组团回国服务活动,会员们踊跃参加,有些会员多次参与,堪培拉中华学社周雪荣博士和澳大利亚华人生物医学协会刘俊平教授多次回国参与“春晖计划”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5月13日服务团10人赴重庆各高校服务前夕,遭遇汶川特大地震,当时大部分团员已入境或正在入境。经与教育部国际司回国办、重庆市教委、中国驻澳使馆教育处等紧急联系、磋商,在重庆暂时没有重大危险的前提下,服务团按原计划工作。全体团员在地震第二天,冒着余震危险,从各入境地赶赴重庆。 团员到达重庆后第一件事就是商议为灾区赈灾捐款,以各人所带有限的现金捐集人民币3500元,作为留澳学者首笔捐款,于5月14日交给教育部国际司回国办。同时,大家与联合会及自己在澳洲所在的社团联络,开始筹集捐款。 活动期间,教育部国际司回国办因考虑各旅澳学者在渝的安全问题,希望撤离该地区,但服务团坚持到了最后。最终服务团共签署合作协议36项,并获教育部批准立项20项。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历次服务团已签署合作协议300多项,获教育部立项资助106项,为项目承担单位获得资助332万元,及后续的教育部“促进与美大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006年)6项计60万元,另有多项人才联合培养等其他合作项目,为西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工作作出了贡献。 汶川地震后,联合会在第一时间发起捐助倡议,并联合澳洲电视台九频道,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筹集赈灾款项30余万元澳币。2009年5月12日,在地震发生一周年之后,联合会与四川省绵竹市教育局签署协议,启动绵竹市金花学校“综合教学楼”重建工程。同时建立绵竹地区济困助学计划,用于帮助那些因地震而造成入学困难、生活困难及伤残的绵竹地区的中小学生,以保证他们完成学业,成为建设家乡、造福社会的有用人才。四川省绵竹市教育局将在金花学校竣工后,在学校设立永久性纪念碑,以感谢全澳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捐资助学的仁爱精神。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联合会将再接再厉发挥中澳教育与科学桥梁的作用,为祖国的科教事业发展,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全澳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编辑:K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