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08年第9期 > 正文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新干线

2008年09月23日  来源:神州学人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前右)在“中国-东盟国家教育展”上。

 

/本刊记者  段风华  摄影/高海涛

 

“近些年在越南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汉语学习的热潮在越南一年比一年火爆。”武琉璃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如果不了解背景,没有人会知道她是来自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主任阮黄英博士告诉记者:“近年来,越南已经形成了一个汉语热潮,会汉语的毕业生非常抢手。”

泰国坦碧武里皇家科技大学泰语系中国留学生陈小玲说,泰国从王室到平民对中国文化、汉语都十分重视,有很多泰国家庭都聘请家庭教师教授中文。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早在秦汉时期,在中国南方丝绸之路就有商贾频繁往来。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从广西北部湾的合浦港出发的船舶装载丝绸等物品,途经南海沿岸国家,抵达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进行贸易活动。如今,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到东南亚的现代交通非常方便。“现在从昆明到马来西亚每周有3次航班,只需要3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外国招生中心主任刘宝军说。

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地区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据统计,目前在东盟国家和地区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近6万人,仅2007年一年就有12400多人赴东盟国家留学,其中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而同年在华的东盟留学生约3万人。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教育参赞蔡志明介绍说,中马两国之间的学生交流较为广泛,目前,有8644名中国学生在马来西亚各高校留学,在中国各高校也有近2000名马来西亚学生。

726日,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举办,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等13个机构,东盟国家、澳大利亚以及国内65家高校参加本次活动。

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对交流周成功地在贵阳召开表示祝贺。

刘延东在贺信中说:“值此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美丽的贵阳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向本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对莅临的各国贵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我相信,这次活动将成为双方教育交流和合作的新平台,也希望各位校长和教育官员能够利用这个新平台,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谊,共同探讨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前景和有效途径。”

教育部长周济也发来了贺信,周济在贺信中说:“中国与东盟地缘相邻、文化相通、经济互补,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邻为善、以邻为伴’一直是中国政府坚定奉行的周边外交方针。今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已进入第十七个年头,中国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关系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成果显著。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双方的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共同合作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既促进了交流,也取得了大量的实质性成就,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理解和友谊,推动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参加了交流周活动并作主旨演讲,他指出:“在区域的合作进程中,不论是贸易的合作、经济的合作,还是文化、体育、卫生的交流合作,说到底是人的合作,而人的合作归根到底要有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在这些方面,教育起着其他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心灵的沟通,一切的合作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我们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目的,就是要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不断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

 

本次“教育交流周”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三大板块六项内容”。“三大板块”分别是“论坛板块”、“展览板块”、“青少年交流板块”。

其中,“论坛板块”包括“中国—东盟国家大学校长论坛暨国际学生流动论坛”和“中国一东盟高教合作圆桌会议”两项活动。来自东盟国家和澳大利亚的27所国外高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等13个机构,以及贵州、云南、广西等三省区高校和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海南大学等38所国内高校应邀参加“论坛”及“高教圆桌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和中国高校的400多名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展览板块”包括“中国—东盟国家教育展”和“中国教学资源展”两项活动。“中国—东盟国家教育展”邀请了东盟国家高校、中方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参加展览,共有来自7个东盟国家的33所院校和18所国内院校参加“教育展”;“中国教学资源展”主题为高教+职教,补充远程教育内容,12家国内著名教学仪器生产企业参加“教学资源展”,展示了我国教学科研仪器、卫星电视及现代远程教育等先进设备,以及优秀教学课件资料。

“青少年交流板块”包括“中国—东盟青少年夏令营”和“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节”两项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夏令营”项目是中国一东盟合作基金项目,已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功承办了两届。今年的夏令营以“奥运”为主题,在贵州及北京举行“赛歌大会”、“民族体育趣味竞赛”、“绣染未来”及“拓展”等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节”是由东盟各国学生代表队和以贵州大学为主的贵州高校学生艺术团联合举办的艺术节系列活动。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100多名师生参加了“青少年夏令营”和“青少年艺术节”。

出席此次“交流周”活动的东盟秘书处高级官员梅嘉·依莱娜女士(Mega Irena)说:“自17年前东盟和中国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一步步朝着更高、更广的领域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双方大学已经开展了很多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包括学生互派、学术交流、教育展览及大学校长研讨会。东盟秘书处希望‘教育交流周’能够形成常态机制,并吸引更多相关国家的高校和师生参与其中,以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成果显著:通过了首届交流周大学校长论坛《贵阳声明》,就建立由中方代表、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联盟联合组成“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委员会”,打造交流周品牌,推进未来合作达成一致意见,搭建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平台;21所中方院校和17所外方院校签署了55份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书;开通了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宣布了设立中国—东盟共同奖学金;形成了加强青少年语言文化艺术和体育交流的共识;一致同意定期举办中国—东盟教育巡回展。

交流周上大学校长们在交流。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