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08年第11期 > 正文

遗忘历史,心灵便在黑暗中迷失——苏联卫国战争纪念馆参观记

苏联卫国战争纪念馆参观记

2008年11月24日  来源:神州学人 
  

/张亮

 

漫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第聂伯河畔,游客们的目光总能被右岸一座高耸入云的庞大雕塑所吸引。这座一位女性左手举盾右手挥剑的雕像,气势磅礴,庄重威严,屹立在基辅——这座古代罗斯文化发源地所在的城市,为这座历史名城增添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当地人会骄傲地告诉我们,这座小山叫母亲山,母亲山上的雕像就是“祖国母亲”。而当我们登上这座被引以自豪的母亲山,来到这座让我们久久仰望的母亲雕像脚下的时候,我们便进入了乌克兰境内规模最大、最富声誉的博物馆——苏联卫国战争纪念馆的区域内。

苏联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乌克兰又是当年苏联抗击德国侵略者的重要战场。1941622日凌晨4时,法西斯德国及其协约国兵分北、中、南三路,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其中南部的目标就是乌克兰首府基辅,苏联卫国战争从这一天拉开了帷幕。

德军攻势猛烈,于919日占领基辅以后,继续向乌克兰东部和克里木半岛推进,至次年夏天,乌克兰全境沦陷。经过艰辛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乌克兰最终于1943年全境解放,并在1945年彻底打败了法西斯德国。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使800多万乌克兰人丧生,还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被抓到德国服苦役,几乎占当时乌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此外还有800多座城镇被毁,使战后的乌克兰基本处于废墟之中。因此,本身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在战后以主权国家身份直接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之一。而建在此处的卫国战争纪念馆就真实再现了这一伟大而悲壮的历程。

说它是一座博物馆,也许过于简单,甚至不甚贴切,还不如说它是一组气势宏伟的雕塑群和风格凝重的建筑群。整个纪念馆落成于19815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占地总面积达10公顷。其中最醒目的自然是高达62米的“祖国母亲”雕像了,如果算上底座的根基建筑,整座雕塑超过了百米,再加上坐落在河畔丘陵之上,居高临下,分外夺目,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基辅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和绿地,三三两两的游客们,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一个秀丽的公园,一个充满生机的乐园,但是露天广场内荡漾着低沉甚至带点悲怆的战争歌曲,又让我们觉得战争似乎并没有走远。两旁的道路边,摆放着当时作战的坦克和飞机,虽然年迈的坦克飞机已经修复一新,看不出战火洗礼的痕迹来,虽然此时鸟语花香,丝毫闻不到战争的气息,但是在那些冷冰冰的机器背后,散发出来的一股寒冷,一丝沉重,已经逐渐开始带我们去体验和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了。

在“祖国母亲”雕像前这个宽阔的广场上,每年的59日——在这个卫国战争胜利的日子里,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广场四周还有一系列的群雕作品,都反映了乌克兰人民英勇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场面。群雕边上还有一个充满了浪漫情调和宁静色彩的水池,里面还有几只天鹅在戏水,不言而喻地表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走向纪念馆内部的路上,还可以看见一个个大理石路牌上刻着许多镶嵌着星星的城市名字,这些都是当年在卫国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地方,被后人称之为光荣的英雄城市并且永久来怀念。

纪念馆其实就是在“祖国母亲”雕像的底部——一个基座为圆形地堡式建筑内。到了纪念馆大门前,才更能仔细端详这位身着乌克兰民族服装的母亲:她的右手执剑直指蓝天,左手高举一面刻有苏联国徽的盾牌,神情异常庄重,双眸凝视着东方。据说,母亲像之所以要面朝东方,是因为苏联红军当年是从东面发起进攻入城解放基辅的,这座雕像可以说不仅记载了历史,还象征人民保卫祖国、热爱祖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无论在什么时代和地点,面对这样伟岸的作品,都能让一个对国家有着最朴素感情的游子,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共鸣和震撼。

纪念馆共分3层,展出面积达5000平方米,总藏品有近30万件,其中的1.5万件藏品常年对公众展出。

走进纪念馆,大厅正中是一尊扛着钢枪的苏联红军战士铜像,铜像四周的花岗岩石上密密麻麻地刻有当年1152支参加过解放乌克兰战斗的苏联红军部队番号,以及252支乌克兰游击队的名称。整个纪念馆的参观路线是根据当年战争的进程设计的,战争路线图将“战争爆发”、“保卫基辅”、“纳粹占领”、“人民反抗运动”、“解放乌克兰”、“彻底战胜德国”、“罪恶的集中营”等12个专题贯穿在一起。作为乌克兰的纪念馆,虽然着重突出介绍了乌克兰战场的情况,但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库尔斯克大会战等著名战役也有专题介绍,这样在体验乌克兰抗击德军斗争当中,几乎也对整个卫国战争有了充分的了解。

馆内展品丰富多样,题材也非常广泛。有反映纳粹德国血腥暴行的,如用人皮制作的手套、人油制作的肥皂,纳粹集中营使用的人骨粉碎机等;有历史风云人物的个人物品,如当年任高加索方面军步兵旅政委、后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的军官证,苏联元帅朱可夫的军礼服,曾击落62架敌机、名列苏军空战英雄榜榜首的乌克兰飞行员科乌日多夫的家书等,还有许多讲述普通百姓战争经历的感人故事。

展厅中还有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给侵华日军最后一击的专题介绍。其中在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上,代表苏联政府在受降书上签字的杰列维扬科中将就是乌克兰人。在这里还可以看到,1937年中国抗战爆发后,不少乌克兰飞行员参加了苏联援华志愿飞行队,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有的甚至牺牲在中国战场的纪录。整个抗战期间,共有14名苏联飞行员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其中有2位是乌克兰人。在纪念馆的国际主义展厅里,收藏有当年中国政府颁发给志愿航空队飞行员的奖状和成都空军机械学校赠送给苏联教官的飞机模型等。这也是当年反法西斯战线上,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和人们团结起来,赢得胜利的最好说明。

最令参观者心灵震撼的,是二楼的最后一个怀念展厅。展厅左侧的墙壁上悬挂着6000多幅战争亲历者的照片,右侧的墙壁上挂着上千幅在战争中失去子女的英雄母亲的照片,展厅中央的长桌上摆放着600多张苏联红军烈士的死亡通知书。

卫国战争中使不计其数的家庭受到了创伤和痛苦,无论是胜利凯旋的英雄还是长眠地下的烈士,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都不应被忘记。1994年,纪念馆特意增设了一个纪念厅,专门为了突出普通百姓在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杰出贡献,从而体现出人民是伟大胜利的创造者这一主题。有不计其数普通家庭里的孩子,为了抗击侵略者而离开家园走上前线,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一位英雄母亲的照片被特别放大,因为她也特别值得怀念:这位母亲先后有7个儿子参加红军走上了前线,胜利之后,苍老的母亲在家门口望眼欲穿,期盼着孩子们凯旋归来,可是却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活着回家。这真实的一幕,令人强烈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和罪恶,也为和平,这个很简单却又很神圣的词语的真实意义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走上三楼光荣厅,这是纪念馆的最后一个展厅,也是惟一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在这里,刚才所观看的展厅里多少有些压抑的气氛不由得有所放松,神情也为之一振,因为在这里,战争终于结束,光明终于来到,正义最终压倒了邪恶。在展厅四壁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1.2万名苏联英雄和201名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名字。展厅穹顶的巨幅彩绘生动地描绘了历经战争劫难的人民欢庆胜利、喜迎亲人、祈愿和平、筹划未来的动人场景。

而透过宽大的落地窗,英雄之城基辅尽收眼底。灿烂的阳光下,战火与硝烟已仿佛成为历史中一段久远的记忆。我看到,广场上孩子们还在嬉戏玩闹,情侣们在卿卿我我,无名英雄碑前还有刚刚举行婚礼的新人敬献的花圈,花甲老人们凝望着母亲雕像而触景生情。他们身在和平的阳光下,但是他们又没有远离战争,他们脚下的土地,因为战火的洗礼而显得鲜艳,他们的脸上因为这鲜艳的土地而增添了光彩。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悲伤的过去,都能够酝酿出甘甜的果实,每一个国家幸福的将来,都担负了沉重的过去。这应该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个最简单的规律。

历史学以人类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这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的名言。但是今天看来,历史如果不以实物显人,不以理性证明,它往往是虚无的,甚至是渺茫的,更多的存在于想像之中。面对战争,尤其是这种极端残酷的、甚至是罪恶的战争,一些人就会有意无意,甚至恶意地遗忘和忽视。

革命导师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进入21世纪,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是否会在黑暗中迷失?记住过去并非要睚眦必报,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铭记人类的苦难,才能更好地创造文明。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