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08年第10期 > 正文

我的留学生活——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2008年10月16日  来源:神州学人 
  

/王莉丽

 

1978年,中国于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大规模公派留学。

 

2007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二次大规模公派留学。我以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身份,有幸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在美国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我的博士课题:美国思想库如何影响公共政策。

 

时光就像流沙,转眼之间就从指尖逝去了。回首一年的留学生活,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与美国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无论是从社会、文化层面还是政治、外交层面。

 

记得去年深秋时节刚刚来到华盛顿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惶恐和对未知的憧憬。出国之前关于美国的很多印象和理解似乎与真实的美国有很大的距离。最初的一两个月,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租房子、办理银行卡、社会安全号、开通电话、电视等等这些日常生活琐事上。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在美国学习的一部分。通过这个过程,我开始熟悉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过,令我非常遗憾的是,美国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没有想像中那么好,服务态度好坏暂且不论,办事效率是极其缓慢的。

 

我所在的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最知名的“思想库”,素有“民主党的大本营”之称。现在奥巴马的外交政策首席顾问就是布鲁金斯学会的资深学者。其中国问题专家团队也出自布鲁金斯。因为这个平台的便利,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华盛顿采访了20多位举足轻重的美国政界、商界、学界的精英,包括布鲁金斯的总裁和副总裁、国际战略研究会的总裁和副总裁、美国企业研究所、对外关系委员会的负责人,还有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哈德森的总裁。除此之外,我还访谈了一些顶尖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以及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办公厅主任,还有现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竞选负责人。与这些人沟通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不但对美国的政治有了很多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中美之间存在的很多问题有了进一步感性的认识。

 

在我所接触的这些美国精英中,大部分人对中国抱有友好、积极的态度,但是真正了解中国、客观看待中国的还是非常少。他们都认为中国非常重要,但都对中国政治体制、新闻自由等问题抱有置疑。每当谈到这些问题,我总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他们解释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中国这些年在民主政治、信息传播、公共舆论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试图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来思考中国问题,而不是仅仅把西方的价值观往中国身上套。

 

其实,这些美国精英对中国的有些批评并非纯粹出于恶意,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沟通和理解。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一员,中国的国际形象变得愈发重要,可以说中国形象已经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鸿沟。根据最近美国舆论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对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自己生活的现状表示满意,并且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积极的期望。但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批评从未停止过。

 

从我个人在华盛顿与这些主流精英沟通的经历来看,我觉得如果中美两国之间能够加强民间的沟通和交流,让这些在美国政治中具有强大话语权的精英群体与更多普通的中国人或者中国的学者有更多沟通的机会,借助“公共外交”让世界更了解中国。那么中国与世界将会建立起基于了解基础上的相互信任与和谐发展。除此之外,中国人也要更多地走出国门,要了解世界,要懂得如何用世界可以理解的话语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想像中,美国人都喜欢旅行,享受生活。但事实上,大部分美国人并没有机会出国旅行,很多美国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城市。美国人的中国印象大部分来自于西方媒体的非常有限的新闻报道和中国一些所谓的走向世界的“中国大片”。看了《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西方人以为中国人还是那么愚昧、落后。看过《卧虎藏龙》之后,那种深深的压抑,令西方人对中国文化除了诗意的想像之外,更多了一份难以理解的沉重。《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让西方人以为中国文化就是尔虞我诈。还有一些所谓新锐的年轻导演拍摄的电影,所反映和揭示的都是中国最贫穷、最灰色的部分。在这样一种文化传播的影响下,可以想像中国的国际形象将会走向何方。

 

事实上,美国的影视文化处处都体现出一种自由、平等、勇敢、正直、阳光的美国精神,即便在反映阴暗面的影片中,也会在细节中体现出美国精神。我们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中国文化中的尊重、给予、宽容、坚韧、自强不息等很多都是人类最美好的精神,而我们的影视文化却不能传达出这种中国精神,不能不说这是作为中国人的遗憾。

 

在国外一年的留学经历,还有一点让我感受很深,那就是很多在国外的中国人以及华裔美国人一方面想融入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无法从中国文化中完全走出来。对比中西方,我总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相同的,我们都是人类,我们都相信真诚和爱。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构建一座友谊的桥梁。

 

在与西方人接触的时候,最初,我们往往会觉得西方人的文化太冷漠。实际上西方人与中国人一样有自己很浓重的人情味,只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很难融入西方的文化中,无法建立与西方人的信任和关爱。其实,只要我们以真诚的心面对,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和语言隔阂并不是问题,我有两位美国导师,他们所给予我的支持和关爱都远远超出了导师的范围,可以说他们既是我的学术导师,也是我的人生导师,更是我可以信任的朋友。

 

 

19782007,时隔将近30年之后,中国再次大规模公派留学,这其实也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中国将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并且希望与西方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我相信,随着中国公派留学项目的持续,中国与世界之间将构架起一座友谊和理解的桥梁。

 

未来的世纪,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

 

(作者系清华大学博士生、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培养博士生。供稿/驻美国使馆教育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