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08年第10期 > 正文

同一个平台 不同的梦想

2008年10月16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图/本刊记者  段风华

 

展示生物技术的国际舞台

 

200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迎来了她的30岁生日。自出生开始就一直是世界关注热点的路易丝至今仍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她的诞生无疑是20世纪生命科学挑战自然的一大突破。

 

30年的光阴带给地球的是巨大的变化,国际石油价格已从30年前的十几美元一桶飙升至每桶130多美元。与此同时,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等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生物能源、新药开发、癌症攻克、克隆研究等诸多问题都注定使得生物技术仍是当今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

 

21世纪,生物技术将带给人们怎样的奇迹,仍然是人们的期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2008年,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technology Industry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BIO)国际大会的展区内,我们看到了类似的表达。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展区,一个大大的标示牌上面,醒目地写着:“你能想到,我们就能做到”。

 

2008617日,在美国圣地亚哥,BIO 2008年年会召开。BIO组织代表了全美和其他31个国家11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学术机构、国家生物技术中心和相关组织,其成员主要参与医疗卫生、农业、工业和环境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活动。一年一度的BIO大会分论坛和展览会两部分。本届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70多个国家、2000多家生物、医药、能源等相关企业参展,展区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英尺,80多个设计风格不同的展区,2万多位与会者,各个展区别具特色的设计,精彩纷呈的展示、推介活动,都使得本届大会当之无愧地成为该组织规模最大的一次年会。175场分会和国际技术交流研讨会涵盖了生物技术领域的20项最紧迫问题,包括全球健康、生物燃料、干细胞研究、疫苗、投资战略、白色生物技术等方面。

 

BIO的展厅里,鲜艳夺目的中国红引人注目。32个独立展示单元,汇聚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江苏苏州、江苏泰州、江苏江阴等地参展企业及机构37家。展团共有2500平方英尺展览面积,面积比去年增长了25%2008年,中国展团的整体设计风格中突出了中国概念及主题形象,以红色为主色调,特别在展位中装饰了奥运形象宫灯,国际客户纷纷驻足欣赏。

 

在离中国展区不远的美国一家公司的展台,公司的中国职员苏建有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看到记者走到他们公司的展位,便很热情地和记者谈起了中国展区的事情:“虽然这次中国区的展台还是中国味太浓,但我觉得这是我看到的中国展区设计最好的一次,而且知道设计成开放式结构,把门打开了,而不是以前那种封闭式设计。”

 

 

成长中的中国军团

 

“我的公司在加州(展区)那边,我去加拿大(展区)那边看看……”“我有好几种版本的名片,给你英文名片,还是中文名片?”“以前我也参加过这个会,但是中国面孔很少,这次人数就多了好几倍。”

 

走在2008生物技术组织国际大会的展厅里,不管是在中国展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展区前,熟悉的中文不时能够听到,中国面孔也会经常看见。在中国展区,还有一些“洋”雇员,忙着给来宾介绍情况,拍照片,分发资料、礼物等等。

 

21世纪,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生物产业,正在加速形成,并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正引发新一轮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我国已经把生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以及战略重点进行部署。

 

2008年,中国展团共组织195名代表前往参展,展团人数超过了去年一倍。本次国际会议吸引了中国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几大板块,其中包括北京区的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ABO)、中关村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联盟,苏州区的苏州纳米科技园,上海区的上海浦东新区生物工程医药协会,广州区的广州市生物工程中心,还包括其他一些优秀的生物技术企业,如:依格斯(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键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等,他们以统一的形象亮相于美国生物技术大会,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展览中还第一次公布“中国生物产业布局图”,“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链”信息,通过现场展示,首次在BIO大会上推出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整体概念。为了方便交流,主办单位从加州理工大学招了9名志愿者,担任中英文翻译,方便中外企业交流。

 

如今,生物技术与医药技术的加速融合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销售额年增长率达到25%30%,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占整个医药工业的比重从1995年的不到4%上升为2003年的10%。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生物医药将进入快速成长期,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天津,在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天津现有的1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中,有3家位居中国10大制药企业之列。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产品生产的国内企业和研发机构,已经超过500家,生物技术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拥有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天津提出要用5年至10年时间,把设在滨海新区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建成国内最大、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基地。

 

在中国展区,天津市科委的范英姿处长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大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让国际同行更多地了解我们。天津泰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已经启动一年多了,是需要走出来宣传自己的时候了,我们也应该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来展示自己。这次我们已经签了几个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和美国合作,在天津建立一个标志性园区。希望能借助BIO这个平台,找到合适的项目进行洽谈。”

 

1984年出国,在美国求学、工作多年的周泽奇博士去年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面向全球的招聘中成功竞聘副院长一职,今年54日才正式上班,这次随同天津的参展企业一起参会,感触颇深:“这次我发现中国展区的变化太大了,参展人数也是前几年的好多倍。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的生物技术力量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要不然,很多企业、代表也来不了。”

 

上海基因制药公司CEO、留英博士张佩琢说:“收获还不错,见到不少老朋友,老客户,又结交了不少新朋友,认识了一些新的潜在客户,并和几个国外的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我们还是经验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大会提供的很多机会,例如单独面谈的会议我们只安排了20多个,如果早一点准备,我们可以安排40多个面谈,这样的面谈针对性很强,成功率很高,但总体来讲我还是挺满意的。明年在亚特兰大的BIO 2009年会我还会去。”

 

 

向世界介绍中国

 

“每次只要是来自中国的代表发言,只要是关于中国的话题,会场里总是座无虚席,连走廊里也挤满了人。”

 

回忆起200649日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BIO 2006大会上的经历时,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奥生物)高级副总裁孙英豪颇为自豪。在去参加大会之前,美国俄亥俄州的州长就提前预约,希望能与博奥生物方面人士会晤。会议期间,州长先生就专门带了一干人马到博奥生物展位参观,并与博奥生物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希望博奥生物能与该州的某个大型世界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08年,在175场分会中,有3个分会的主席由来自中国的学者和企业家担任:美国孟德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朝晖博士主持的“中国生物能源的发展”;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总裁孙雷主持的“生物制药生产的外包服务”,以及生物技术工业组织代表委员会委员朱坚主持的“风险投资在亚洲的机遇与挑战”。不少对中国、对亚洲感兴趣的外国科学家、企业家也纷纷来到这几个分会场,讨论交流。

 

张朝晖博士说:“生物能源是目前国际上正在积极推广的新技术,作为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耗大国来说,今后如何解决能源短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我们也希望这一问题能得到国际上更多人的关注,能有更多的科学家加入到这个讨论中,并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因此,这次BIO 会议之前,我多次跟主办方强调在中国发展生物能源的重要性,大会最终采纳了我的建议,这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在湖南设立了一家分公司,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我希望能在今后为中国生物能源的研发做出自己的努力。”

 

孙雷主持的分会是在提交大会的几百个选题中胜出的,在生物制药领域,外包服务还有太多的话题值得关注。目前国内的医药研发市场还不成熟,医药研发外包业务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并不是广为人知,国外对国内在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指控时有发生。2000年,由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李革博士回国创建的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成为中国领先的制药和生物制药研发服务供应商。2007年,药明康德拥有80多家客户,包括9家全球排名前10位的制药公司。20078月,药明康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融资1.8亿美元,大大充实了药明康德的扩张实力。20081月,药明康德宣布斥资近 1.6亿美元收购美国AppTec公司,这是美国一家为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公司提供药物测试、合同研究及研发的服务公司。

 

在美国展区,记者见到了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胡正国、生产副总裁顾虹,他们展区的员工以外国人居多。问到胡正国的回国创业之路,他笑着说:“我是去年回国的,本来打算彻底回国了,没想到现在又被派到美国来了……我们公司是精英汇集的地方,70%80%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公司几乎每周都会有新加入的‘海归’,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是在国外留过学的,公司完全是按照国际化模式运营的,在高层管理人员中,一部分是由来自日本、印度、美国的人担任。”

 

与很多外资服务性企业进入中国的“in China for China”(立足中国,面向中国)战略不同,药明康德的战略是“in China for world”(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药明康德将实施全球采购,整合最优资源,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和规模。

 

 

不断推进的国际化进程

 

池惠玲工作的公司在日本,日本到中国的飞行距离是3小时50分钟,而日本到美国西岸的飞行距离则是这个时间的两倍以上,但显然这里让她感觉更近。“我一直想开拓中国市场,所以很希望能有机会和中国的同行联系,今天终于联系上了……”

 

这次年会上,马来西亚女孩池惠玲与来自中国的同行有了最亲近的一次接触。台上的中国嘉宾全部用英文作着介绍,台下的听众则是英语和汉语流利地转换,鲜艳的中国红依然是醒目的标志。

 

作为全球生命科学产业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BIO大会不仅是展示自我、了解国际最新技术动态的好机会,而且是中国企业打入国际市场、与国际生物产业同仁建立联系的重要渠道。

 

尽管原定参加2008生物技术国际大会的中国代表团一行的多位成员未能如期拿到签证,但对于BIO 代表委员会委员、博钦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团队的合伙人朱坚来说,今年的中国展区无论是规模还是设计,都已经是截至目前中国参加国际生物大会最好的一次:“2002年,BIO大会上,偌大的会场上,鲜见中国面孔。当时国家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王宏广主任一行3人参加了这次大会,我们就是在这次大会上结识的,当时我们就谈到应该吸引中国的生物技术企业参加这个大会。没想到,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使得我们的计划搁浅,至到2004年,我们的想法才终于变成了现实。”

 

2004年以来,朱坚一直积极介绍中国代表参加BIO年会,并不断促进中国代表在其中的地位。他同时还是北核集团董事会成员和中国生物研究协会(吴瑞生命科学学会)的成员。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黎志良说:“2004年,生物技术大会在旧金山召开,当时我和朱坚是第一批去中国‘拉客’的人,那时没人也没钱。要在展区里设展位,最少要4个参展单位,我们都做得很辛苦。现在根本不用我们再去拉客了。我们在中国的公司才成立两年,目前规模还很小,这次来就是希望能走国际化的路子,开拓市场。在国际上做市场肯定比国内做市场要慢,时间要长。虽然这个会议的注册费很贵,但我们还是觉得应该来。这就好比是花1块钱做广告,5毛钱是浪费掉了,但你不知道是哪一个5毛钱浪费掉了,所以,这个过程要坚持。”

 

天津女孩蒋俏(音)刚刚留学回国创业不久,在这次大会期间,身为公司副总裁的她和总裁张丹一起来做推广。在熙来攘往的会场上,他们在不停地忙碌着,在BIO这样的大舞台上,他们希望能有机会展示自我。“虽然大会的注册费很高,但我们还是觉得应该参加,而且能在自己的家乡天津建立自己的公司,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蒋俏说。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家在积极推广、拓展自己,国外的公司也同样如此。美国加州州长、好来坞电影明星施瓦辛格先生甚至也到场为加州的生物工业做宣传,他透露加州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将投入30亿美元的启动经费:“让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加州是世界生物技术之都,不管你是生物科学家、企业家,还是投资人,加州都是你最好的选择之一。” 明星州长的到来在展区内引发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尽管只有很少的人得到消息,但还是很快聚集了不少人,戒备森严的保安人员忙前忙后,一位美国著名生物公司的总裁为了给加州州长留下深刻印象,一直端着一盆草,那是他们公司研究的一种生物能源作物,在一群人高马大的人中,并不高大的他显得很不起眼,不时被人群遮挡住的他给记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盆在他头顶上时隐时现的草。

 

BIO 2008年会期间,1000多位演讲者发言,其中包括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阿根廷科技与创新部部长、澳大利亚企业创新与研发部长、瑞典商贸部部长,以及12位美国州长等多位政要。

 

尽管中国的生物科技发展与美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中国的科学家、企业家们依然希望在自己的国土上为弥补差距而努力。药明康德的创始人李革说,“在美国,新药开发的成本每年都在大幅度上升。药品每提早一年上市销售,整个美国医药行业相当于多获利5000亿美元。但新药开发的成功率却只有0.1%,比太空技术的成功率还低。并且,新药开发的周期越来越长。”导致如此低的开发成功率,“关键是人力资源的限制。新药开发需要合成大量新的化合物。但美国医药公司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像我们的副总裁陈宏伟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几十个专利,但在美国公司时,手下只有20多人的开发团队,这就算不错了。而在药明康德,他手下可以有200多人的技术团队,再加上有技术和实验室的条件,大大增加了合成新化合物的能力,增加了新药开发的成功概率。”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毓文说:“美国之行收获非常大,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更坚定了我们继续为海归学子的创业作服务、配套和推进的信念与决心,我觉得广大的留学人员能为我们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不少参展的留学人员说:“明年,BIO 2009,我们还会去。”相信今后在这样的国际化平台上,能看见更多的中国面孔,在生物科技的国际大舞台上,中国的科学家们能有更多的收获……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