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不一定急着读AP课程 王炘乐的理科很好,在申请阶段的空档,自学了AP课程,一共考了6门。 “其实修AP是不是必要,还是因人而异。好处就是AP可以抵换美国大学学分,很多基础课就不用修了,而且可以省钱,也有机会早毕业。但是,短时间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掌握大学水平的知识,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以后的学习反而有副作用。一上来就学难课,GPA(绩点)可能会比较难看,另外就是和同届人上的课不大一样就没课友。”王炘乐说,他发现一些美国同学的高中都不提供AP课程。 对于暑期课程,罗志远和王佳晟都建议,量力而行。 王佳晟之前去哈佛读了两个月的暑期课程,修的两门课程是宏观经济和机构管理。这段经历,在申请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给大学招生官留下了“能胜任那边的环境”的好印象。“但现在觉得,读这个暑期课程真的很贵,用这些钱做些公益也很有意义。” 罗志远在高二暑假,去西北大学读暑期课程。暑期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强度也很大,一年的物理课程,浓缩在两个月内,要完成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内容的学习,有三个期中考和三个期末考。“费用很贵,但这两个月,让我对大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并和那里的学生进行交流开阔眼界。” 学会在课堂外学习 美国的大学,校外活动很多。 “你完全可以自由安排时间。”罗志远说,可以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也可以让活动占大头。罗志远给自己的安排是,一学期选5门课,然后把其他时间放在活动上。 在西北大学,社团很丰富,他是学校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也参加了物理学会、生物伦理学社。 在大学,他的兴趣也得以延续。他从小学习声乐,在大学继续学歌剧,在国际晚宴上演唱歌剧,在密歇根湖上玩帆船,在美国大学乒乓球联赛上和队友们挥洒汗水,获得美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地区赛第三名。 在大学一年,他看了15场歌剧、交响乐和音乐会,观察指挥家们如何指挥乐团。他在读音乐史课程时,写下《论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指挥艺术》作为期末论文,得到了该校音乐学院老校长的赞赏。 罗志远说,美国大学教会他最多的是,在课堂外学习。“大学是一个发现自我的地方,需要你去不断寻找,不断尝试。” 王佳晟在高中时就是个活跃分子。在大学,她是生活学院楼学术主席,有寝室活动牵头组织,和当地同学交流机会很多。她参加了校园里炙手可热的Design For America(美国设计)社团,比如会做校园安全的设计,请来专家评审做互动。她还是德睿公益基金会的市场部副部长,在美国和国内(暑期)都组织了公益活动。作为杭外魁地奇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她还成为了国际魁地奇协会世界杯人力资源助理,主要负责网络研讨会志愿者训练,并如愿参加了位于福罗里达州的魁地奇世界杯。 方扬悠在杭高读书时,是校鲁迅文学社社长,在大学,她继续了她的爱好,在工程学院的期刊The Spectra担任编辑,在校中文杂志V柯担任编辑和撰稿人。热爱组织沟通的她还在国际学生学生会中担任项目协调人。 她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每周在当地的一所初中Jackson P. Burley Middle School做义工。她的工作是辅导一位八年级的男生Wyatt。Wyatt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点自闭和内向,方扬悠辅导他数学,陪他玩,教他整理课桌。“他变开朗了很多,后来跟我说,他以后要当一个了不起的兽医。” 方扬悠还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微积分学得很好,老师推荐她到家教中心,给工程学院的学生辅导微积分。“1小时10美元报酬,最重要的是很有成就感。”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编辑:K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