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时事新闻 > 政经新闻 > 正文

国新办原主任:领导人出访是非常有效的公共外交

2014年04月12日  来源:新京报 
  

4月11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赵启正在分论坛听会。

近年来,“公共外交”在外交界是一个很热的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习近平出访欧洲、美国第一夫人访华、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微博外交”……这些近期热门话题,和公共外交有什么关系?

博鳌亚洲论坛“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分论坛主持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领导人出国访问是非常有效果的公共外交;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大国,越重视公共外交。

新京报讯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昨日举行了“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主持,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中国前外交部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等与各国嘉宾一道,为中国公共外交走向与前景把脉。

“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承办。今年2月,人大成立了公共外交研究院。赵启正认为,现在正是中国公共外交最好的时机。无论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情况,还是向世界说明“中国梦”都是公共外交的新课题。

在这场思想盛宴中,与会嘉宾畅所欲言,现在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亚洲区副主席的比尔·欧文斯曾长期供职于美国军界,是海军上将。他回忆:“我做军官时根本不信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我觉得这些人都戴着红色星星的帽子,根本不相信他们。但后来,我年长之后越来越深入了解中国军人。”欧文斯介绍自己的公共外交经验,包括他在内的10位中美军方人士通过一次活动成为了非常亲密的朋友,“各国人民之间应该团结在一起,共同庆祝开放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论坛上发言,他认为公共外交的概念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战略,第二是实践,第三是学术。在公共外交事业发展过程中,大学有责任承担起理论构建、基础研究和政策咨询等重要使命。

■对话

公共外交

不是推杯换盏的应酬

目的是使外国公众理解本国

新京报:像博鳌论坛这样的中国“主场外交”舞台,中国如何利用东道主地位,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

赵启正:博鳌论坛是中国主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外交舞台。中国来宾最多,中国表达最多,这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舞台。特别是这一次,我们一定要着重说明中国正在开展的全面和深化的改革。我们的改革不仅对中国有重大影响,也给世界各国带来机会。

这个公共外交舞台并不只是中国自己的,各国代表都在表达他们的立场、国情和主张。

另外,博鳌论坛从去年开始有了以公共外交为主题的分论坛。这是因为中国国内近年来对公共外交的理解和实践深刻了。

新京报:如何深刻?

赵启正:所谓公共外交,几十年前的定义很简单。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政府的对外宣传,如外语广播,对外杂志、电影和电视,目的是使外国公众理解本国,喜欢本国,从而使外国政府采取对本国较宽松和友好的政策。

近十年以来,这一概念有所变化。对外国公众传达本国的声音和主张,不仅是政府承担的责任,公众也在这么做,也在向外国讲中国的故事。

越是大国,越重视公共外交

新京报:最近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发表演讲,在到访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备受关注。中国领导人出访,如何发挥公共外交作用?

赵启正:中国领导人出国访问,本人甚至包括夫人都可以和外国公众有直接对话和交流的机会,这是非常有效果的公共外交。国家领袖的谈话往往更能体现国家的意志和政策,外国公众也会特别关注国家领袖。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大国,越重视公共外交。

新京报:上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一周,未谈国事,彭丽媛在北京全程陪同。有人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公共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您如何看待这种第一夫人的公共外交?

赵启正:米歇尔访华并不是标志着中国公共外交的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时代已经进入好几年了。可以说,这是米歇尔对中国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第一次由一国的总统夫人单枪匹马访华,她这种做法容易被中国公众理解,容易取得效果。她的访华引起了注意,虽然并不代表赞成她的观点,但是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新京报:外交部长王毅对媒体说过:“博鰲亚洲论坛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试验田。”怎么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试验田这个比喻?

赵启正:其他的论坛,比如达沃斯、奥运会、世博会等,不是中国主办,不是中国人制定的程序和形式。虽然这些活动曾在中国举办,但很难说是中国特色。博鳌论坛是中国主办,内容、举办地点、程序都是中国制定,是中国在主导。

开门见山的公共外交不通过敬酒来表达

新京报:你还要做哪些工作来推广公共外交?

赵启正:我还要参加一个关于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论坛,由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主持,包括新任美国驻华大使、美国一些有影响的前官员、企业家和评论家,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中国人士都会参加。

在这种场合上的谈话,就不用普通的外交语言。外交语言,是指代表国家的一种正式的对外国的交涉,必须十分严谨而简洁。我们这种论坛,是代表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人的民间的思考,可以更直率,更尖锐。这种交流为政府外交提供一种背景。参加的人,都会把交流的意见带回本国。

除此之外,很多重要的外国民间组织和机构的领导人可能和我有另外的会晤。我要对他们解疑释惑,同时也要问我们关心的问题,对方也要解答。这种交流往往比较直接,不含糊。

新京报:是不是和外宾在觥筹交错中就能完成一场公共外交?

赵启正:不完全是这样。来参加博鳌论坛的人,一般都是各国各界有影响的人物。大家进行的是开门见山的公共外交,不是通过敬酒来表达。虽然有欢迎仪式,但是很简单,与平时的应酬相差很远。这种场合,成本很高,每小时都很珍贵,大家不愿意在应酬上浪费很多时间。

新京报记者储信艳

【观点】

经济发展

中国之前是非常贫穷的国家,几亿人都生存在贫困线以下,你们从经济上脱离了贫困,信心大增,国家形象也得到了成功的加强。你们的领导人出访,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展示了你们的成功。

——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

影响力

我们(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第二大影响力的国家,现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我们没有很好的与时俱进,还是故步自封,用于传统的模式。

——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杰克斯

下一代

中国要想走入世界文明体系的核心圈里面,面临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的青年、下一代他们有没有这样的意识,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去搞好跟西方文明体系,跟伊斯兰文明体系的关系。应当说谁能够做好这一点,突破这一点,谁就能够真正拥有未来世界中心的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

_acK({aid:1807,format:0,mode:1,gid:1,serverbaseurl:"me.afp.chinanews.com/"});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杨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