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 ???本报记者??操秀英??瞿剑??实习生??安路蒙 ????所谓印度农民创水稻亩产新纪录,原文作者将其归功于一种耕作方法——作物根系强化法(SRI)。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介绍,SRI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法国一位农学家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首先开展。其主要优势是省种子、节水、减少资源投入。1999年开始,SRI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孟加拉等10多个国家试验与应用。 ????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SRI在中国大面积推广比较困难。” ????早在2002年,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国家杂交水稻研发中心就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在海南三亚召开SRI国际会议,推进该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朱德峰介绍说,我国目前应用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在引进、消化、吸收SRI的基础上,创新形成的一种新水稻栽培体系。该技术还作为中国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应用,对“超级水稻”的研究推广应用发挥重要作用。10多年来,该技术已在浙江、四川、重庆、湖南、黑龙江等地进行试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试验结果。 ????但朱德峰表示无法评估SRI的具体贡献。“我国是在主产区内大面积种植水稻,水稻的增产情况与各种因素有关,比如水稻种子品种就达800多种,不能单纯断定说一项技术的应用对水稻的增产起了多大作用。” ????他认为,SRI技术的增产原理是促进低位分蘖发生,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延长后期光合能力,促进籽粒增重等,在发展安全、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虽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诺曼·乌普霍夫表示,他正努力尝试使这一技术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但朱德峰认为,这套种植方式比较适合水稻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如劳动力成本较低、还普遍采用手工插秧的印度。日益增加的劳动成本让SRI在中国的普及受到限制。“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发生转移,农业需要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 ????万建民同样认为我国难以大面积采纳SRI技术。SRI主要通过采用最新的高产品种,大量施用有机肥(堆肥)提高土壤基础肥力,同时在关键时间补充速效化学肥料来实现高产。该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主要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丰富且成本较低的地区推广示范。“SRI技术的劳动强度过大,而我国劳动力不足且成本高,此外,有机肥资源有限。”(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