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逸卿(左)同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合影
唐晨在冬奥会
索契冬奥会新闻中心,左侧咨询台一长排有十来个位置。走到第一个位置前,我听到了中国话,原来这是一个中文服务工位。听到家乡话,我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后来在很多地方,我都会碰上那种熟悉的乡音,大多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或学中文的俄罗斯等国的青年在说中文。比如在“中国之家”,就有来自俄罗斯几个大学的12位志愿者。索契冬奥会共有25000名志愿者,这里讲几个在不同国家留学又同时在索契当志愿者的中国留学生的故事。
为当志愿者 致信俄总统 特别热情的中国留学生丁逸卿给我的印象很深,不光是因为他帮助我办理了很多采访手续,比如我采访为开闭幕式服务的唐晨,须要提前一天办理网上预约手续;更因为小丁来当志愿者有很多传奇故事。 小丁是安徽铜陵人,从小养成服务他人、结交朋友的习惯。3年前,铜陵举办举重亚锦赛,读高三的他就去当英语翻译志愿者。2011年,丁逸卿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普渡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留学期间他更是志愿服务的积极分子。每年学校迎新他都会去,特别是热心为一些来自中国的留学新生提供咨询引导。 这次到索契来当冬奥会志愿者让他费了一番周折。2012年2月冬奥会官网开征志愿者,小丁第一时间报了名,并通过电话面试,但一直没收到索契组委会的回音。2013年3月底,他又被要求接受面试。他本以为马上就如愿了,结果又过了5个月,实在忍不住的小丁给组委会打电话。他对记者说,“因为美国和俄罗斯有时差,半夜为不打扰室友休息,我把自己关在卫生间坐在马桶上给面试官打电话。”这期间,心急的小丁给组委会打过几十个电话,发过上百封邮件,但都没有回复。10月下旬,小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办公室写了封信,讲述了申请志愿者的经历。结果,一周后就收到组委会的邮件,他的申请终于通过了。组委会告诉他:“总统办公室已把你的信转给我们了。” 丁逸卿的志愿岗位换过好几个。开始要他在奥运村搞接待,后又换了冰球馆等3个岗位,最后他选择了在主新闻中心做媒体接待。小丁很喜欢这个岗位,每天工作远超8小时,他说:“最多一天在MPC工作了16小时。特别是开幕前几天,媒体都来了,头绪很多,工作量极大,要处理的事情成百上千件,快累趴下了。” 很多不归他管的事情只要找到他,他也热心去做。2月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主新闻中心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他想到那里去服务顺便见见巴赫。但他的岗位不在那里,他只得向更高一级主管申请。刚巧那里正需要中文翻译,他获得了许可。因为中文同声传译临时出了故障,在那里采访的《新疆日报》记者姚彤见着他就像见到了亲人。他帮姚彤给巴赫提问:“像新疆这样冰雪条件好但冰雪运动发展较缓的地方如何改变现状?”巴赫回答说:“北京正在申办冬奥会,我相信,如果成功,将对整个中国的冰雪运动的发展有一个大的推动。”小丁把这些翻译给姚彤,姚彤很满意,小丁也很高兴。 服务开幕式 保驾运动员 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澳洲国立大学精算专业的唐晨,是参加开闭幕式的志愿者。我请丁逸卿帮忙填表申请,采访了他。我们坐在媒体中心二楼的俄罗斯文化茶座里侃侃而谈。 刚刚获得荣誉学士学位开始研究生学习的唐晨,从小就有一个体育梦。要是索契来不了,他还会申请做纽卡斯尔特奥会的志愿者。索契志愿者网申的过程都差不多,但唐晨说他这次能获得这个机会要感谢一个校友、博士生杨寅大哥。杨寅在北京就开始争当志愿者,他参加过夏奥、冬奥、青奥等7次志愿活动。当2012年初索契网上招募时,杨寅就鼓励唐晨一起参与。唐晨最后是经过一波三折,迎来柳暗花明,以候补名单进入;而杨寅未能进入,因为杨寅申请的岗位已满,但杨寅依然来到索契,尽量地为冬奥会做些工作。 说起参与开幕式工作,唐晨说得眉飞色舞。他主要是参加跟国旗方阵表演相关活动和运动员入场后的引导。他们250人每人穿着3公斤重的衣服组成飘逸的方阵,每件衣服亮出不同的灯光,从而组成三色或飘动或伸展的俄罗斯国旗。他给我看手机上存着的他在开幕式现场的很多照片,兴奋地一一讲解:怎么通过耳麦接受指令做出动作;怎么协调一致跑步到位;怎么通过游戏训练基本动作;国旗是怎么变化的,等等。他说,排练开幕式真不容易,很投入很辛苦,谁也不愿意有失误。所以有点失误引来众多吐槽,他们觉得很委屈,难以接受。 他说,引导运动员上看台的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彩排时很简单,运动员由志愿者模拟,很听指挥。而实际上各国团队有的人多有的人少;让他们坐成一排,他们却要坐成一团;有个代表团坐了别人的位置,别人就没有座位了;要他们尽快坐好,他们却都要同举牌的礼仪小姐合影。为此真的费了不少口舌。 老家在山东东营的唐晨是1月16日告别父母从北京飞往索契的。他没在家里同父母一起过年,除夕那天下着雨,几个来自中国的志愿者一起聚聚。说到这里,他有些停顿和哽咽。但他父母对他的志愿行动非常支持,他们知道唐晨从小就是个体育迷。悉尼奥运会时,10岁的他天天守着电视看直播。这几天,他父母每天都关注着冬奥会,那天从电视直播中在花样滑冰馆看见了儿子的身影,马上就兴奋地打电话给唐晨。 谈到感受,这几天正忙着闭幕式彩排的唐晨说,结识了朋友,收获了友谊,更体会到无私奉献精神。有个朋友每天忍受着背痛工作,纯粹是因为对开幕式表演的热爱。他说:“经历这么一次奥运会,不仅使我这个体育迷跟体育有个零距离接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不计回报地付出,再苦再累也快乐。” 热心为他人 享受相聚时 那天我要去“中国之家”,听说路途遥远且不好走,我就请教新闻中心咨询台的姚波,她也说不清,带我去找了一个熟悉地理的俄罗斯志愿者。通过来回的翻译,我终于搞明白了。我要采访中国志愿者,姚波立刻带我去申请台帮我填写预约表,后来又将我希望采访的志愿者的微信联系方式发给我。看上去总是笑眯眯的姚波,就是这样一个热心的女孩。 姚波在给我的微信中述说了来索契当志愿者的激动:“1月18日,经过36个小时的旅程,我从圣彼得堡来到了俄罗斯的黑海明珠索契。来车站接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去住处的路上一直在兴奋地描述我们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看到路边按大洲命名的五环,我暗暗对自己说:冬奥会,我来了!” 在圣彼得堡大学上学一年半的姚波,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活动。前台咨询工作对她也是一种挑战,需要大量的信息储备,即时的语言转换。她说,好些人因为她这个亚洲面孔的女孩儿可以用基本没有口音的俄语交流而十分惊奇,她感觉很自豪。来自各国的志愿者都以奉献精神感动着自己和大家。她告诉我,信息台不光是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为媒体记者装3000个纪念背包时,大家开玩笑说,这个打包现场就是一个“中国工厂”。 索契有专门的志愿者村,在这里,他们有新鲜的生活,奇异的体验。姚波对我说:“我们在志愿者村4人住一间房。我的室友是两个俄罗斯女孩和一个瑞典女孩儿,她们都很开朗。来到阿德勒好多天都没有看到中国人,没有机会讲中文。每天从一睁眼到睡觉,大脑随时都要在俄语和英文之间来回转换,于是,我开始了没有汉语的生活。以至于后来看到同胞的时候,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亲切。” 姚波对我说,这次志愿工作是她非常宝贵的经历。因为冬奥会,才有机会享受索契的沙滩、阳光、空气,还有温暖的冬天;也因为冬奥会,也才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志愿者成为朋友。他们团队的负责人是位细心的领导,不论是志愿者的生日,还是中国志愿者的春节,都会别出心裁地为大家庆祝。她说,那天她们组的德国女孩儿工作结束,返回德国。分别时大家依依不舍,相约在以后的奥运会中再相聚。姚波也希望在两年后的里约夏季奥运会、4年后的平昌冬奥会还有机会去当志愿者。 |
|
免责声明:“观点”栏目,选用的相关文章、资料中表述或暗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文章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所述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作读者参考。 |
|
编辑:王文乐 |
衢州学院2015-2016学年专任教师招聘(硕士) 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