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毕业的季节,也是中科院收获的季节。 作为“三位一体”架构的组成部分,国科大为100余家研究所的5099名博士毕业生、4583名硕士毕业生授予了学位。36年的研究生教育史上,国科大已培育出近12万名研究生。此次“丰收”,又为这一历史添上浓重一笔。 人才兴则科技兴。近年来,人才培养和引进在中科院备受重视。“百人计划”的启动实施,支持了一批优秀国内外科研人才;“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使人事制度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创新2020”规划的启动,让人才系统工程得以深入实施;紧紧围绕“一三五”规划,组织实施重大创新活动,凝聚和造就创新人才,加快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并将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列为改革重点。 仅“百人计划”一项就硕果累累。据统计,通过“百人计划”,中科院支持和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人才,已有27位“百人计划”入选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在2013年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中,“百人计划”入选者占全国新当选院士总数的15%。 如今,每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每个世界先进科学前沿,几乎都有中科院创新人才的身影。他们发挥着中坚作用,活跃于科技前沿。 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对中科院人才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一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科院提出了“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的要求。中科院的人才引进培养实力究竟如何、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能提高多少、领军人才的国际影响力能提升几何、科研人员能否安心致研,成为中科院不得不反思的问题。 居安思危。要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中科院必须直面自身薄弱点:与高校和企业相比,中科院在吸引和凝聚高端人才的竞争力上尚存不足,人才竞争流动机制尚不健全,安心致研的内外部环境有待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会和空间受限,骨干队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战略科技专家还不够多。 问题越多,任务就越重;差距越大,使命就越艰巨。“一揽子”改革计划正在酝酿,改革之手正在点燃创新引擎。 打造人才高地,需要一支素质优良、国际领先的人才队伍。“十百千万”队伍建设目标应运而生,科技国家队将凝聚数十位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家、百余位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千余名拔尖科技人才、万余名骨干人才。 提升水平,要求一个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用人机制。以用人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科技人才使用机制,在卓越创新中心实行末位流转制度,实施“国际人才计划”……各种想法正在逐渐成形。 增强实力,呼唤一个按需择优、因人而异的激励政策。时至今日,“百人计划”已实施20年,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才计划,中科院需要筹划、整合、完善、精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并非朝夕之事。当下,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为干涸的制度之土所困;而今,雷声已响,甘霖待降,人事人才制度改革的雨露定将让创新人才破土而出。 |
免责声明:“观点”栏目,选用的相关文章、资料中表述或暗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文章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所述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作读者参考。 |
编辑:szxr |
衢州学院2015-2016学年专任教师招聘(硕士) 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