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9期 > 正文

【战时留学人物谱·归国篇】延安的“大科学家”

2015年09月06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李华雨

陈康白1898-1981

湖南长沙人。1932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院研究有机化学。1937年回国,曾任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院长。

1937年年底,一个消息如一声惊雷,在延安炸响:“延安来了个大科学家!”

众人议论纷纷,脸上都带着欢欣的色彩,这个好消息对于当时科研力量薄弱的延安来说,可谓打了一剂强心针。

兴奋之余,人们还多了几分好奇与疑问:一个留洋博士,放着相对安稳的欧洲不待,为什么选择回到战火纷飞、羸弱凄苦的祖国,又直奔在当时看来条件十分艰苦的延安?

这个“大科学家”就是陈康白,此后的数年中,他用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解答。


受到诺奖得主的青睐


1927年,陈康白从厦门大学理科化学系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由于勤于学术钻研,陈康白渐渐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发表了很多优秀论文,被浙江大学邀请到化学系从事专门研究。1年后,又被聘请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做研究员。

在北大工作期间,陈康白发表了多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其中1篇在美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后,引起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化学研究院院长、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道夫·温道斯教授的重视,于是他邀请陈康白到哥廷根大学讲学交流,在国内轰动一时。

1933年,陈康白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化学研究院做研究员,专攻生物化学。哥廷根大学对陈康白非常重视,特意安排了一层楼给陈康白作为办公和实验场所,还为他配备了专门的助手。陈康白没有辜负哥廷根大学的“厚爱”,他以丰硕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与敬佩,阿道夫·温道斯更是对他大加赞赏。哥廷根大学还为陈康白的夫人杨慎宜提供了特别助学金,成全这对分居异地的爱侣。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就出生于这段时间。

然而,这种异国他乡的幸福和平静很快被一声炮响撕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震惊了世界,也震动了远在德国的陈康白的神经。陈康白义愤难平,又心急如焚。他和妻子商议后,当即决定立刻回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承担起知识分子当有的责任。

7月下旬,带着成箱的化学资料与实验器材,陈康白一家从德国启程,踏上了归国的漫漫旅途。


在延安创办研究院和大学


8月中旬,陈康白回到湖南老家。听说恩师徐特立就在长沙,他马上去拜访。陈康白对老师道出了自己回国后的苦闷,祖国大地生灵涂炭,所见尽是对国民政府的失望。徐特立对陈康白说,中国共产党才是坚决抗日、真正为民族危亡而奔走的,并为陈康白指明了参加革命的道路——到延安去。

怀着报国的热忱,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期待,1937年底,陈康白一路波折,辗转来到延安。

初到延安,这个留学归来的“洋博士”便感受到了边区人民的热情,毛泽东、陈毅等亲自接见,更令陈康白始料未及。一个在海外漂泊多年的知识分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延安受到如此的礼遇,陈康白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片土地上奉献自己的一切。

不久,这个延安学位最高的科学家,与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一起,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沐浴。1938年下半年,陈康白被调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工作。在林伯渠的直接指导下,陈康白迅速成长,并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党组织批准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完成了由一个懵懂的爱国知识分子到为民族救亡而奉献终身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939年1月,毛泽东提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号召边区人民群众与部队、机关、学校全体人员开展必要的生产活动。同年4月,边区生产运动委员会成立,陈康白跟随当时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在陕甘宁边区从事经济工作,开启了他对“科技救国”的探索。

陈康白到延安以来承担的第一项大型工作便是筹备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工业展览会,他被任命为展览会筹委会主任。短短1个月紧张的筹备工作后,1939年5月1日下午,展览会开幕典礼隆重举行。整个展览会圆满成功,一连持续了10余天,参观者达数万人之多,展现了边区建设的新面貌,陈康白及其筹委会的工作得到了中央及各方面的赞同。

展览会的工作刚结束,陈康白便马不停蹄地投身到筹建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中。

此时的延安一穷二白,连基本的科研设备都没有,科研人才更是短缺,而且分散在各个地区、部门,这些都是摆在陈康白眼前的难题。

陈康白带领一班人马,勘察院址,搜罗科研人才,调研学习,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也给了陈康白极大的动力与鼓舞。经过紧张的筹备,1939年5月,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

研究院成立后,第一项工作便是赴各地基层进行调研,为解决边区科技困难找到突破口。研究院先进行了延安难民纺织厂的恢复生产工作,陈康白带领工人们一同建设厂房,调试设备,筹划整个工厂的作业流程,很快,工厂就具备了生产能力。

随后,陈康白又组织人员参与建设振华造纸厂,经过研究院教师华寿俊、王士珍2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以及工人的反复试验,马兰草纸终于试制成功。陈康白和同事们倍受鼓舞,他们主动走出去参与各个手工工厂的技术改造。当时的纺织厂、皮革厂、农具厂、茶坊机械厂等,都有研究院的科技人员进行指导参与,有力推动了这些工厂的快速发展。

1939年12月,在党中央的自然科学讨论会上,初步决定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同时还决定在延安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具体筹备工作又落到了陈康白的肩上。招收学生、课程设置、师资安排、学制规划,各项工作都需要陈康白着手解决。而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办一所边区的最高学府,培养真正的大学生。

1940年9月1日,在50余个窑洞、30余间平房的办学条件下,由100余位师生员工组成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正式开学。科学院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大学部,主要以化学工程科、农业科、林牧科等专业为主。至此,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自然科学大学终于成立了。

随后,边区陆续成立了生物学会、机电学会、化学学会、地质学会等,陈康白与大家一起,为延安的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43年5月,陈康白接替徐特立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1944年6月,陈康白被委派随王震南下,离开了他曾奋斗过的延安。然而这片土地已记下他的庄严承诺与辛勤奉献。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