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8期 > 正文

【我的标签我做主】“90后”的真实特质

2015年08月18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王建华

说到90后,我们往往会习惯性地给他们贴上标签:自私、任性、懒惰、没有责任感、不懂感恩……如果再说到90后留学生,恐怕这些标签后面还要添上“+”。

作为一个90后留学生的母亲,我目睹了儿子留学近2年来的变化。更确切地说,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变化,而是他们作为一个群体表现出来的特质。
 

他们愿意帮助别人
 

今年3月,在儿子留学近2年后,我和我先生第一次踏上美国土地,去探望远在大洋彼岸的他。旅途很顺利,出了海关,见到前来迎接我们的儿子,还没容得我们寒暄拥抱,就被一个中国女孩儿打断了。一个怯生生的两手空空的女孩儿,一脸无助地站在我们面前。她说自己来美国读书,刚出海关,却找不到行李了,英语又说得不太好,没有听懂工作人员跟她说了些什么。她很焦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好看到我们一家三口,于是向我们求助。

我儿子先把我和我先生安顿好,然后就带着那个女孩儿楼上楼下地找行李。大约40多分钟后,他终于回来了。原来是机场的工作人员看到一个单身女孩儿拿着那么多行李,就替她把行李通过专用通道运送到一楼,她只要在一楼行李处领取就好了,不需要一个人搬上搬下的。工作人员是给女孩儿提供了帮助,但因为语言沟通不畅,才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事情总算解决了。虽然女孩儿的出现破坏了我们相聚的情绪,但我和孩子的爸爸都觉得儿子做的是对的,并给了他充分的肯定。可他却不以为然,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刚到美国时,衣食住行没有一样弄的明白,都要靠学长带着才慢慢把各种事情理顺。至今想到学长们的帮助,内心仍非常温暖。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愿意也很自觉地把这种温暖传递下去,去帮助后来的学弟学妹们。
 

他们有思念,重感情
 

闲聊时,假装无意问起儿子,会不会想家。其实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他在想家时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排遣思念。儿子竟然用非常平静的语气,很肯定地回答我“想”。然后,他徐徐地说,会想父母、亲人、同学、朋友,想熟悉的饭香、烧烤的味道,甚至拥挤的人群,以及并不湛蓝的天空……有时会想得睡不着。我问,那怎么办?“没办法。”儿子淡淡地说,“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用任何可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去忘掉思念。既然知道思念无用,那就忘掉它。明天太阳照样升起,生活还要继续。”我一时语塞,心中五味杂陈。我们误认为,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没有感情,不懂感恩,其实是我们从未走进他们的内心,从未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不是没有思念,是不敢思念,不敢去触碰那柔软的地方。月是故乡明,这是亘古不变的情感。纵然美国比我们先进,比我们发达……可是子不嫌母丑。

如今,儿子能用平缓的语气,面对面地跟我谈论这些,我知道,他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已经过了这一关。
 

他们勤奋上进,追求更好
 

到了美国,自然要去参观儿子的学校。正值3月,是樱花盛开的时节。徜徉在落英缤纷的小路上,穿梭在一栋栋古老厚重的楼宇间,竟有一种重新再想当回学生的冲动。多么羡慕那一张张年轻的脸,他们何其幸运,可以在这样一个学府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我们走进图书馆,因为是假期,所以来往的人并不多。但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不管是来去匆匆的,还是埋头苦读的,原来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中国留学生永远都是最勤奋的。和儿子聊天时谈到他平时的生活,实在是很单调。基本上每周都要应付考试,每周每一科都要学习几百页的讲义才能完成作业,而且每一次作业都必须非常认真地对待,因为每一次作业都会有一个成绩,最终在期末时被计入该学科的总分中。所以,学生每天上完课基本都是泡在图书馆里,一直到晚上12点以后才能回宿舍休息。到了期末考试,更是要通宵呆在图书馆,只能靠咖啡挺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作为母亲,听到这些心里酸酸的,但我也很骄傲。我理解,他们之所以这么努力,是因为他们懂得,身上肩负着责任与父母亲人的希望。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有自己的梦想。

虽然,优秀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能够抵制住外面精彩世界的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这本身也是需要定力的。也许他们的梦想很遥远,甚至根本无法实现,但他们毕竟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上一步一步坚实地走着。

什么才是成功?实现理想吗?可当一个理想实现之后,又会生出新的理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是永远实现不了的。所以,我认为,成功就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每天都有所收获,每天都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每天都有所成长。

作者(右)和儿子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
 

作为一个大男孩儿,我儿子每天出门前,都要洗澡,整理好头发,穿上干净的衣服。他爸爸对此颇不以为然,觉得男孩子太讲究没必要。但我倒是对此很欣赏,出门前把自己整理干净,以最好的状态示人,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他人的尊重。跟儿子在一起,总会在细节上体会到他的一些变化。比如,过一道门,他会让我先过去,然后拉住门稍微等一下,如果后面有人跟上来,他会等后面的人上来才松手;如果后面没有人,他也会把门稍微送一下,不至于门在关上时发出太大的声音。再比如,如果在外面吃快餐,吃完后他会自己把碗筷杯盘收拾起来,并且要求我也这样做。按他的说法,凡是不收小费的地方,服务员都没有义务处理这些。再比如,在公共场合,他时常提醒我不要大声讲话。记得有一次我们驾车出游,在高速路边的一个休息区,我们停下来做短暂的休整。美丽的景色、一路的狂欢让我忘乎所以,我大声呼唤着让儿子给我拍照,他把手指放在嘴唇上朝我示意,我才突然醒悟。看看周围,还好没有人注意我。经历了这次尴尬,我之后都会格外地注意自己的言行。

这些其实都是小事,也许并不值得一提,但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一个人,懂得尊重自己,才能不苟且,有品位;懂得尊重他人,才能不霸道,有道德;懂得尊重自然,才能不掠夺,有智慧。在我们看来总是“自私、任性”的90后,在国外留学生活的洗礼下,更能表现出儒雅的绅士风度。
 

他们更具有契约精神
 

我们驾车出游,行程4000多公里,其中儿子独自驾驶近3000公里。可是他放假回国,居然不敢开车。在国内尝试开车出行,曾让他惊心动魄,一身冷汗。美国的车速很快,但司机却都很守规矩,严格按交规行驶。美国的公路上很少能看到警察,可如果一旦违章,警察就会如天兵天将一样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你的眼前。正因为对交规无折扣地遵守,使得在美国开车的感觉和在国内完全不同。让儿子困惑不已的是,交规就是让司机在驾车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可是为什么国内那么多司机视同儿戏呢?既然是约定的规则,那么人人都有遵守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不是形同虚设吗?

儿子给我讲了一件让他非常刻骨铭心的事。他有一门专业课是软件编程,这门课教授明确规定作业不能抄袭,否则抄袭者和被抄袭者都将被记零分。虽然规定很明确,但好像并没引起有些中国学生的重视。他的两个同学,因为在写作业时,互相帮助了一下(并不是抄袭),作业有些雷同,结果没有任何申辩的机会,双双被记零分。

现实的教训,让这些中国孩子明白了:美国是很讲究规则的国家,制定了规则,大家就必须遵守,违背了规则就要接受惩罚,承担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也慢慢适应并接受了美国的文化。儿子觉得,在这种规则社会里,人与人相处起来非常轻松,不需要去猜度,只需要按规则办事就可以了。

才出去不到2年的儿子,已经对他生长了18年的祖国有诸多的不适应了。可以想象,有朝一日,在他回归并继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他要融入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还将经历新的“文化震荡”。好在,他们是一个群体,期望能够在未来,他们以群体的力量,让我们这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向着新的现代文明再迈进一步。
 

回想,2年前,那个稚嫩的少年,拖着沉重的行李,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头也不回地出了中国海关。那一刻,我还在担心:他能不能承担孤独、痛苦、困难、挫折?那一刻,他在用他并不强壮的背影告诉我:他已与我渐行渐远,他不再属于我的世界,他有属于他的世界。而我,不必追。

如今,看到他的成长,比我想象得更有担当,更坚强,更有爱,更优秀。

在美期间,朋友邀约聚会。孩子们都是90后留学生。席间,听他们谈理想、谈前途、谈时政、谈未来、谈中美关系……颇有指点江山的豪情。虽是一张张稚嫩的脸,却有一颗颗怀梦的心。

希望他们不仅拥有梦想,更有聪明的头脑、坚强的意志、勇敢的心,如鲲鹏展翅于天飞翔!(作者曾留学马来西亚,现任北京右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